近日,记者从宝应人社部门获悉,10月底在扬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我县代表队展出的乱针绣作品取得了骄人成绩。来自宝应县“朱军成名师工作室”的12家成员单位,共囊获了“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的22个奖项,其中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3个,优秀奖11个。 本次博览会是由县人社局为“宝应朱军成名师工作室”提供的一个大型交流平台,今年以来,为整合我县民间刺绣力量,进一步增强名师动力,放大引领效应,浓厚研究氛围,加快专业人才传承培养工作,县人社局主动承担了“朱军成名师工作室”的各项指导管理工作,组织全县刺绣企业共谋产业发展,推动宝应乱针绣工艺走“精品化、普及化、市场化、便携化、宜藏化”的新路子。带领工作室成员去苏州、宜兴、浙江台州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推介宝应乱针绣,上门专程邀请中国唯一乱针绣国大师吕存先生担任工作室特聘导师,引领指导我县乱针绣发展。 在博览会的现场,工作室指导老师汤祝萍牵头绣制的《扬州胜迹图》引起了各方关注。此图是由扬州画家刘南平为庆祝扬州建城2500周年所作,整幅图画长达9.29米,按1:1比例还原,由40名绣娘日夜赶工,历经20天时间绣制完成。在绣制过程中,得到了吕存大师亲临指导,工作室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指导绣娘完成了这幅宏伟的《扬州胜迹图》,获得了本次精品展金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刚引进我县的乱针绣针法比较单一,导致题材限制较多,作品质感不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乱针绣作品,只能远观,不能近看的“坏影响”。为了为迎合市场需求,符合大众审美需要,我县的绣娘们对针法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步步突破了题材的局限性和制约性。现如今宝应乱针绣,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业界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宝应乱针绣在全国百姓中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宣传、包装工作做的还不够好,目前仍是我县乱针绣品牌存在的棘手问题。 下一步,县人社局将全力助推刺绣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建立“名师带名徒”培养机制,邀请国大师吕存先生和省名人卫芳女士,在我县挂牌成立刺绣大师工作室,通过名师教导指点,为宝应培育出更多市一级以上乱针绣的大师。成立“六培合一”综合传习所,依托人社局就业培训中心,打造一个功能完善、技艺传授、作品交流、展示精品的综合性场所。订立“品级、标准、价位”市场新规范,指导工作室,召开全县刺绣行业成员会议,研究制订行业发展新规划,明确市场规范办法,确定绣品等级、评定标准、市场指导价位,推行作品鉴定书。提升刺绣人才选拔成长空间,由宝应朱军成名师工作室牵头,以县政府和行业协会名义,每年对优秀人才制作的精品进行统一挑选、统一报送、统一摊位、统一展评。将职称报送评定、省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推荐、技能等级水平考核鉴定的初选初审权下放到名师工作室,让全县有较高技艺的刺绣从业者都有机会参与竞争、参与评选。抓好“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让工作室成员单位赴县外参观展览、交流调研、扬长避短、去粗取精,邀请县外刺绣企业和作品到我县巡展,宣传我县的乱针绣产业文化,并依托互联网+,创“乱针刺绣”宝应特色产业网站,打响“宝应绣”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从事刺绣工作的大概有5000多人,每年能够形成3亿元左右产值。为起到服务惠民的目的,县人社局将进一步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立足“名师工作室”平台,统一全县刺绣企业思想,逐步把刺绣产品延伸到家庭日用品中去,以带动全县刺绣产业链发展,促进大众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为推进人才强县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