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首届省高考“状元”曾插队宝应 扬州7万知青上山下乡

2015-12-22 11:18| 热度:11931 ℃ |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从1973年起,扬州地区一边坚持上山下乡的同时,一边开始落实知青照顾政策,一些知青被招工回了城,也有一些知青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跨进了大学门。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一些知青抓住机遇 ...
  报纸整版报道知青下乡盛况
  1968年11月5日的《新扬州日报》,用一个整版,报道了扬州市2000名知青,告别亲人,奔赴兴化、邗江农业第一线的盛况。报道写道:“昨天下午隆重举行‘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下乡革命大会’,欢送两千名知识青年先后去兴化、邗江两县插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位葛姓老知青至今还记得那天欢送的情景。从文昌阁出发时已近中午,一路都是欢送的人群。去兴化插队的知青在渡江桥北首的东河岸,扬州轮船码头上船。红旗飘舞,革命口号此起彼伏。轮船从解放桥下经过时,不知是谁带头唱起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嘹亮的歌声在古运河上空飘扬。众学生热血沸腾,谁也不知道,谁也料不到,今后的日子有无穷艰险在等待。
  轮船到兴化后又分别向下面的公社、大队、生产队驶去。来自扬州中学的学生在林潭公社所在地护驾垛吃了顿丰盛的欢迎餐,用脸盆装满红烧肉,大快朵颐,“个个吃得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下面各大队沿着河网派了若干小船来接落户的知青学生。扬州知青来到了他们将生活劳动的生产队,已是天黑如漆。
  去邗江的知青则大多数是由陆路下乡,很多人是拖着板车或骑着自行车去的。
  1957年就有知青到农村
  根据扬州市党史记载,1957年曾先后有78名知识青年到市郊城北、运东、西湖三个公社参加农业学习。随后直到1963年,扬州地区成立了扬州地委精简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知青上山下乡才真正开始。
  到1968年底,扬州城镇知识青年已有15768人,被送到农村去,送到农场去。1969年,扬州成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从1963年至1978年,整个扬州市共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73007人,其中扬州市区20772人。这些下放知青被安置在邗江、江都、仪征、兴化、高邮、宝应、泰兴等八个县和外地的六个农场、水产养殖场。
  “当时上山下乡的形式主要是插队、插场和投亲回原籍三种。邗江、江都、兴化等地农村安排了大批来自上海、南京、扬州等地的知识青年。”据档案人员介绍,当时扬州知青的插场主要是在高邮、江都的水产养殖场和滨海、滨淮等农场。
  首届省高考状元曾在宝应插队
  从1973年起,扬州地区一边坚持上山下乡的同时,一边开始落实知青照顾政策,一些知青被招工回了城,也有一些知青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跨进了大学门。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一些知青抓住机遇。据很多下乡知青回忆,当年江苏省第一届高考状元就是宝应县供销社的一名南京知青。
  1980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扬州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并入扬州地区劳动局。至此,在扬州历时20年之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