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四百年前,宝应东门刘氏诫子诗说明什么?

2015-12-31 10:22| 热度:7816 ℃ |作者:济平|来源:济平的博客|我要投稿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刘贵,又叫刘逸溪,是宝应东门刘氏的三世祖,生于明朝成化丙申年(公元1476年)卒于嘉靖癸丑年(1553年)。生子二(刘建、刘宪)、女三。居住地编户为王野乡六甲。三世 ...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刘贵,又叫刘逸溪,是宝应东门刘氏的三世祖,生于明朝成化丙申年(公元1476年)卒于嘉靖癸丑年(1553年)。生子二(刘建、刘宪)、女三。居住地编户为王野乡六甲。三世祖刘贵的父母早逝,其兄刘贤娶妻后不久亦相继去世,少时甚感孤单。靠祖上遗留下的田地耕作度日。因受家父的教育熏陶,笃论理、能容物。爱作诗、饮酒,为人敦愿惠和,其雅志不与人竸。居家出入惟谨,督其子甚严。故常以《诫子诗》教育子女。流传至今,相隔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了刘逸溪的《诫子诗》有如下几点认识:
  1.“在昔我祖,来迁自吴”:告诉子孙,说明东门刘氏的祖上,即逸溪的祖父(刘寿,即始迁祖)过去是从江苏苏州(过去称吴)迁来的。
  2.“乱离身世,遁迹射湖,庐于北郊”:由于明初“洪武赶散”之乱,苏州阊门深受影响,刘氏家族中的刘寿,以后被称之为“二公”(可能在家中是行二,后人尊称其为二公),在当时不得不只身逃离苏州,消声匿迹,经水路古邗沟来到广洋湖东北的射湖落脚,过着隐居生活。后人称二公为“隐君子”,可能是具有一定身价的人,不是一介草民。
  3.“翦迹诛茅,如燕作垒,似鹊营巢”:宝应广洋湖、射阳湖一带均为湖荡之地,土地肥沃,芦苇丛生的荒野,便就地取材(有的是芦苇杆、稻草和泥),砌墙搭建茅舍,隐身而居,与外界断绝来往,不会再有人来茅舍寻事了。定居后便娶妻生子,经营起自己的小家庭。
  据刘氏家谱(1850)载,始迁祖配杨氏为妻。待至清末有东门刘氏后代第十五世祖刘奉璋、十六世祖刘钟琳先后偕族人前往白鼠庄,证实始迁祖当时娶的是白鼠庄杨氏的女儿为妻,后来也葬在白鼠庄八浅河东,清末还有杨氏的后代杨柱奔走相告,白鼠庄刘家大坟(或称刘家垛子)即为始迁祖的、二世祖的祖茔。宝应《刘氏家谱》(1850版)的卷首载有八浅河的祖坟图和经丈量占有的土地面积。
  4.“有孙三人,叔伯无后,予有长男,短折不寿”:指刘寿(二公)有三个孙子:刘贤(老大)、刘贵(老二)、刘鹏(老三),刘贤和刘鹏均无子(无后),而我(刘贵)有一个大儿子刘建未成年便夭折。次子刘宪(刘德斋)生有三子。
  5."汝克贤才,刘氏其昌,汝不贤才,刘氏其亡"......“仰视祖考,俯瞻门户”:你能够做到有德有才的人,那么刘氏家族便会昌盛,如果你做不到一个有德有才的贤人,则刘氏家族必定会衰败。这应是诫子诗最核心的内容,教育子女后代的格言。另外应看到刘氏祖先的功德,在看看自家门户(刘宪、德斋已经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藉以鞭策自己。
  6.“惟读惟耕,惟学惟农,兹惟克家,惟此适从。俭能知耻,忍能守身”。这些要求小辈边劳动边苦读发愤图强,勤俭持家,修行积德。......。使自己成为栋梁之才。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