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扬州市宝应县“刘氏五之堂”,已是东门刘氏经学世家的的代称,今为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五之堂名称的由来和它的历史,人们不是太熟悉,即使了解也不很全面。有人认为五子堂是笔误,提出五子堂巷,应该改写作五之堂巷等。 如今人们熟悉的姜家巷13号的五之堂,悬有“太史第”匾额的一座院落,是清代十二世祖刘彦矩(1809年进士,寿53)晚年时所建,落成后将堂号的“子”改作“之”则可更明确地要求子孙后代人人以身作则,用四书中的《中庸.问政篇》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五之”以自勉。刘氏五之堂刘彦矩的后代称之为“西五之堂”(坐落于老五子堂的西边,故称为西),将过去明末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刘氏族产、位于五子堂巷15号的“五子堂”,经历了约二百年后改称为“东五之堂”或“老五之堂”。自此这两座院落便统称为“五之堂”了。目前的东五之堂已逐步在消失中被人们遗忘。 如今看来,宝应县城内的“五子堂巷”一名,具有历史的回忆,没有改“之”的必要。 由刘氏五之堂家谱编写组刘子真等于2004年7月修订的《刘氏五之堂家谱新编》所载均为刘彦矩的后代。属于宝应东门刘第一支系的一部分家族成员。其他第一支系部分家族成员以及第二支系、第三支系家族成员均未列入。 扬州学派中以经学为核心的朴学代表之一的宝应刘台拱(十二世祖)、刘宝楠(十三世祖)、刘恭冕,如今已是刘氏五之堂的象征人物,但是他们都不是寓居五之堂、更不是五之堂的刘氏后代。据未经考实的资料,当时刘台拱的居所,应在宝应县城内鱼市口5号(?)一座清代民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已被坼除改建。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