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氾中大食堂

2016-2-16 15:30| 热度:11572 ℃ |作者:孔繁明|来源:宝应文化|我要投稿

校长在学校的大喇叭里激情满怀地讲:如果说我们这个古镇是大运河畔的一颗明珠,那么,我们氾中就是这颗名珠上最美的色彩。校长的这番励志讲话让我们这所镇办中学的高中生们觉得特别自豪! ...
  校长在学校的大喇叭里激情满怀地讲:如果说我们这个古镇是大运河畔的一颗明珠,那么,我们氾中就是这颗名珠上最美的色彩。校长的这番励志讲话让我们这所镇办中学的高中生们觉得特别自豪!那么,氾中最美的地方又在哪里呢?我觉得应该是学校大门东侧那个二百平方左右的小花园,说是花园,其实里面是以并不高大的杂树居多,至于花,记忆中只有树林里的几株绣球花在春天里开得格外的美丽丰满。常常有几个像我这样不怎么爱热闹的学生喜欢闹中取静,进到里面去读书赏景。
  透过盛开着绣球花的小花园,东边那排砖瓦结构的平房就是我们的氾中大食堂了,食堂的东南边高高矗立着的是一座水塔。


  食堂的大师傅们全是男性,他们不仅负责蒸饭烧菜,淘米、洗菜等等厨房杂务还要去做,开饭时在窗口拿着菜勺打菜的也是这些师傅们。他们大多是些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且形貌个性各有特点。其中有一个师傅的口头禅是“基本”,比如你问他还有菜吗?他如果回答你:基本上没有了。你千万不要以为还有一点点,其实就是没有了。大家就叫他“老基本”。“老基本”属于心宽体胖型,人也和善。有一段时间,学校在下晚自习时供应面条,想吃面条的同学们下了课就赶紧跑到食堂新开的一个窗口去,将自己的碗和钵子在长条案板上摆开。“老基本”将一大锅的水煮沸了,然后把手里的面条扔进翻滚的水中,面少水多,长筷子捞出的面一放进有荤油的碗里,香喷喷的热气立即就飘散在空气里扑鼻而来,那碗里的面条是不加味精的鲜。住在我们宿舍里间的夏师傅大概是他们当中最为年轻的一位,三十多岁,后梳的头发油光可鉴,每天都打理得纹丝不乱。夏师傅喜欢唱歌,并且不是那随口哼哼的通俗唱法,要么民族,要么美声,那个高音飚起来,直接让我这样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只有膜拜了!闲聊时,他常常会跟我们讲:一定要好好学习,父母辛苦,你们学生也不容易,不要因为懒惰和贪玩耽误了学习。我们的宿舍门朝北,背阴,冬天里,夏师傅的歌声有阳光般的温暖。
  八十年代的农村家庭虽然没什么钱,粮食倒还不怎么缺。我们在氾中大食堂就餐需要先投伙食,学生将米从家里带来交到食堂去,就像我上小学时要自带板凳到学校一样。我从家里返校时自行车后边常常放的不是书包而是米袋,如果没有自行车又误了中途的农村班车,那就得用肩膀扛着米袋步行十多公里到学校去了,现在看来,这该算是负重毅行嘛!除了米,我还会带些自家大锅里的锅巴,锅巴不是当零食吃的,有时清汤寡水的稀饭不熬饥,泡几片锅巴在里面又香又有嚼头。到了冬天还可以将家里自产的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冷冻食品带来就饭吃,比如河水煮小鱼、咸菜烧慈菇之类,带一次能吃上个几天,遇到在食堂打不到菜,正好拿出来下饭。
  大食堂的就餐者们到了开饭的时间就得赶紧往食堂奔,人多当然是要排队的,秩序好时依排队先后的次序打菜,秩序不好时要想先打到菜,那就基本靠挤了,即便队伍排得好好的,也会有些不自觉的学生明目张胆地插队。一般是有老师值日的,但大都不怎么严格,总有些学生会不按规矩好好排队。也有不挤的时候,队列中听不到有人高声讲话,那就肯定是校长来值日了。我们的校长向来严肃认真,讲话有水平,课也教得好,在全校学生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平时那些调皮捣蛋牛皮哄哄的同学,见了校长都会规规矩矩地不敢放肆。
  食堂卖给老师与学生的菜略有所别,老师们是可以直接进食堂去打菜的,在校园里常常会碰到端着饭菜往宿舍去的年轻教师。也有学生进去打菜,他们大多是老师的弟弟妹妹或者子女,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些学生似乎例外,比如我们的校花有时候就直接进食堂去打菜,窗口外排队的学生竟然没有对她的违规行为表示不满与抗议,校花的神情依旧淡定,气质依旧优雅。这大概也算颜值高占到便宜的例证吧!
  我是那种不好意思插队也不愿意去挤的人,按部就班地排队就难免会遇到“老基本”在打菜的窗口和我说:“菜基本上没有了。”不过,排在后边也有排在后边的好处,有时候食堂会临时加烧一样菜,新鲜出锅的菜味道会更好。或者老师那边的好菜多下来了,便会拿出来卖给学生。食堂烧的大锅菜都是些家常菜,且蔬菜多荤菜少,诸如大白菜烧卜页,黑菜烧粉丝,黑菜烧五花肉,韭菜炒肉丝等等,最后卖剩下的往往是那些荤菜,不是荤菜不好吃,而是价格比蔬菜高,买的学生少。我们一般也就是一菜一汤,家境不好的同学有时就只打个汤,据说某乡镇中学的菜汤里菜叶少得可怜,而我氾中大食堂的菜汤里还是颇有些菜叶的。大锅饭小锅菜一般来说是好吃的,大锅里要烧出可口的菜来就有一定技术难度了,氾中大食堂的师傅们烧的大锅菜味道还是不错的,特别是那些绿叶菜出锅之后难得被煮烂焖黄。我记忆中在氾中大食堂吃到的最美味的一道菜是大蒜炒肉片,瘦多肥少的五花肉被切成精致的薄片,肥而不腻,甜而不燥,入口便觉美味。打菜的师傅告诉我:这道菜是做给你们老师的老师吃的。原来那天有一位师院的教授被邀请到我们学校做文学讲座,菜是招待教授就餐多下来的。这道菜的美味可见我氾中大食堂师傅们的厨艺还是不错的!
  氾中大食堂应该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食堂,因为它没有就餐的地方,学生们只有将饭菜端到宿舍或者教室里去就餐。食堂的后面有几个水泥平台,那是放学生饭盒的地方,半斤装长方形的饭盒一般是铝制的,上边大多有学生们各自做的记号,有的学生干脆就将自己的姓名用油漆写或用小刀刻在饭盒上。那么多的饭盒,能找着自己的那个还真不太容易,所以,倘若在那个饭盒的世界里一下子就看到你那亲爱的饭盒总会让你觉得欣喜!让人郁闷甚至抓狂的就是有一天你的饭盒突然没有了踪影,饭盒失踪一般有两种情况,有的是别的同学不小心无意拿错了,有的则被别人偷拿去吃了,如果偷拿的人不算太坏,他还会把你的饭盒和饭票一起再交给食堂,下一次你还能与你的饭盒在水泥台上重逢,德行差的偷饭盒者在吃了人家的饭后,甚至会恶劣到把饭盒扔进餐厅东边的小河里!我们宿舍的同学和夏师傅谈到这样令人气愤的事情时,他很笃定也很不屑地说,这样的人如果不思悔改,将来养儿子会没屁眼的!品行不好的人,他以后就是飞黄腾达了,也不是什么好鸟。
  食堂北边的外墙边是学生洗餐具的水池,水池上方横放着一根长长的水管,水管上钻了一、二十个小洞眼,水就从这些洞眼里流出来,遇到洗碗高峰期或者出水量不足,那就要么靠挤要么耐着性子慢慢等。寒冷的冬天里水管被冻住出不了水,洗碗就成了问题。那时的氾中老师半数以上一家子吃住在校园里,不知道哪一天,每一户教师家都通上了自来水,水龙头和水池子都装在外边,有的同学在食堂水池边没能洗上碗,就跑到教师宿舍这边蹭自来水,后来不知道是蹭水的同学多了,还是老师用自来水要收费了,或者别的什么缘故,有一天我们发现有一个水龙头被一只铁罐子罩了起来,还加了一把锁,十多天后,半数以上的水龙头都被五花八门的铁罐子罩了起来,那些没有加锁的水笼头边也很少见到学生去洗碗了。有时候我们会带着餐具出学校大门,走到学校东边的大河边去洗,好在那时的河水还算清澈洁净。
  在氾中大食堂吃完晚饭后一般还要过半个把小时才上晚自习,饭后的散步就成为了许多氾中学生的习惯。夏天,我有时会在傍晚独自跑到一、二里外的荷塘边去静静地看荷花。春天,如果周六半天没课,饭前的那段时间里,我甚至可以漫步到附近的田野里去,嗅着油菜花的花香背英语单词,听到田野边电线杆上的广播喇叭播放《十五的月亮》之类的流行歌曲时,我会顿时感到心下愉悦……现在看来,我这样的做派对时下学习节奏快得如冲锋陷阵似的高中生而言是不是太奇葩了?
  高中三年,氾中大食堂几乎是我们绝大多数学生的不二选择,不过,像我这样崇尚美食的学生偶尔也会到镇上的小馆子里去吃一下偏食。我和一位好友喜欢到运河边的一家小饭店去,在那里切几两猪头肉,下一碗阳春面,也算是改善一下伙食吧!
  我们的氾中大食堂呀,虽然房只有几间,大师傅仅仅数人,但那一代的氾中学子就是吃了你几年的饭菜后走向四面八方的。那时,有好多位虽没有各式称号却名闻遐迩的老师为我们氾中学子传道授业解惑,每年都会有农家子弟在氾中考上国内一流名牌大学。那时,没有陪读,没有家教,几乎也不补课,吃饭,当然就在氾中大食堂了。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家乡的荷上一篇:春节文化漫谈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