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悦图视界 图说历史 查看内容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2016-3-4 09:36| 热度:9868 ℃ |来源:新浪图片|我要投稿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1)2016年是“十三五”的头一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来的。关于小康的含义 ...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1)

2016年是“十三五”的头一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来的。关于小康的含义,邓小平最概括的解释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一起来看看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吧。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2)

王龙彬一家,居住在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住房面积50多平米。他们全家七口,老两口、儿子儿媳、女儿、孙女孙子。他们属于中等收入的工人家庭,过着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图为1980年,一个星期天,王龙彬夫妇同儿孙们吃涮羊肉。曹玉泉/新华社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3)

这是上海,台胞范增胜的家。八十年代能吃上西式蛋糕的一定不是普通人了。范增胜毕业于美国芝加哥罗斯福大学,1980年回到上海定居,1983年被任命为上海港务局副局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图为1985年范增胜家庭生活的一个镜头。张耀智/新华社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4)

这座富丽堂皇的别墅是江苏省华西村村民吴协庆的家。华西村是中国现代农村的雏形,号称“天下第一村”,村里80%的劳力从事工业生产,剩下的分别从事商业和农副业。华西人的年收入超过很多城里人。孙参/新华社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5)

这是上海闵行中学教师殷学雷的家,家里有电风扇和缝纫机,大人们每人戴一块手表。图为1980年,殷学雷下班之后,和女儿做折纸游戏。杨溥涛/新华社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6)

进入八十年代,电视逐渐进入小康人家,讲究的人家开始购进进口电视。这户北京人家,就购置了日本大屏幕彩色电视机。黄景达/新华社     

八九十年代的“小康人家” (7)

这户人家的客厅里,沙发、电视、带麦克风的收录机和电风扇一应俱全,家人的穿着也十分时尚得体。这家的主人,是原国民党厦门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后来任厦门特区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的林梦飞(右四),这是1980年他与家人在一起。黄兴泉/新华社
12下一页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