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画家高马得留下的宝应“原生态”农村生活

2016-4-2 09:46| 热度:12264 ℃ |作者:赵绍龙|我要投稿

六十年代后期下放苏北宝应农村,那里属里下河水乡,居民临水而居,小桥流水,芦塘成片,鸡鸭成群,木船成了重要的生活用具,可作交通运输,可以捕鱼捕虾,也有以船为家的,还有船上学校。 ...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那时候还没收割机,收稻子靠镰刀割,收山芋靠锄头刨,脱粒靠掼桶,或脚踏式滚筒脱粒机。打谷场上,脱粒、扬灰、翻晒、堆草垛,人挑肩扛,接下来粮食过秤入仓,米面加工,一片繁忙景象。
  农业生产不只是产粮食,种桑、养蚕、果树、编织、饲养畜禽、修船造屋、制作农具,冬季还要修水利建大坝。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农村集市,应有尽有。马得以他勤奋而灵动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多彩的现场画面。
  在马得的速写中,妇女生活占了相当大的份量。农村妇女所做的事情真是不少,日常的烧饭洗衣,全由她们包了。烧饭的方式也有变迁。最早是农村的土灶,用柴火作燃料,大铁锅煮饭烧菜蒸馒头,后来改用小煤炉。逢到上河工搞水利,就是一溜排的大灶,同时有几百号人吃饭,蔚为壮观。速写中可以看到女人擀面、切菜、下锅台的情景,动作那么矫健利索。过去洗衣服先是用搓板搓,然后下河漂洗,哪像现在,朝洗衣机里一扔了事。针线活也是妇女一大特色,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全靠当家女人操持。更不用说生儿育女带孩子,虽有老人帮帮忙,喂奶还得到地里找妈妈。女人再苦再累,也少不了梳妆打扮,爱美是她们独特的天性。马得笔下的妇女,有劳动的镜头,也有梳洗沐浴,睡眠休憩,线条流畅,情态自然,表现着农村妇女浑然天成的淳朴之美。

作者在高云岭与陈汝勤、刘二刚、邹小娟一道研究马得的速写

  马得在报社工作时,经常往乡下跑,从苏南到苏北,画各种农事活动,回来后加工成组画发表,配合当时的农村宣传。他的速写画,加工后多改为毛笔,生动之外,又增加了传统中国画的用笔,看上去特别有意味,这为他后来专门从事水墨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六十年代后期下放苏北宝应农村,那里属里下河水乡,居民临水而居,小桥流水,芦塘成片,鸡鸭成群,木船成了重要的生活用具,可作交通运输,可以捕鱼捕虾,也有以船为家的,还有船上学校。马得把这一切都画入速写本,他的速写记录了一个时代,成了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批农村速写尘封多年,现在由他的夫人陈汝勤整理出版。每一幅画面,都是当年宝应农村生活的原生态,从这里面不仅仅欣赏到纯熟的作画技巧,更看到他们倾注的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
  且摘引两段他们夫妇自己的文字,可视作这批速写的画外音:
  “举家下放于徐庄小队,在远离村庄一角,筑六架梁走马廊檐瓦屋四间,……屋后绿叶映入室内幽幽可喜,屋前种梨树两棵,丁香两棵,未及成树即迁返南京矣!与汝勤谈及乡居时(情)景犹念念难忘……”(马得所记)
  “最难忘村头那个芦塘,清澈见底的水,不停地慢慢流动,我们在那里淘米洗菜,水里的小鱼小虾在翠绿的水草里穿来穿去,……五月端午,芦苇的叶子长大了,用它包粽子,清香无比。……这芦塘哺育了庄上的世世代代,也哺育了我们……”(陈汝勤所记)
  二〇一六年三月草于金陵河西凤凰居
  赵绍龙,先后任扬子晚报和新华日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作家,书画评论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2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做碗汤圆祭母亲上一篇:清明无圆月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