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宝应一女子与约会网友开房后 支付宝被盗万元

2016-4-7 13:59| 热度:6720 ℃ |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宝应一女子与小10岁的陌生网友约会、开房,谁知事后这名女子发现自己微信、支付宝账户内共有1万多元“蒸发”,就报了案。案发3天后,男网友落网,他竟是警方找了一年多的偷车人。
  宝应一女子与小10岁的陌生网友约会、开房,谁知事后这名女子发现自己微信、支付宝账户内共有1万多元“蒸发”,就报了案。案发3天后,男网友落网,他竟是警方找了一年多的偷车人。

  尽管如此,他辩称,自己并不缺钱,作案只是出于好奇。近日,该男子因涉嫌盗窃罪,被宝应县检察院提起公诉。
  结识网友
  女子与之开房后万元资金被盗
  宝应女子小田(化名),32岁。离异后不久,她加入了一个离异QQ交流群。今年2月24日,小田在该QQ交流群内,认识了一名男网友。当晚,两人相约一起喝酒。后到宝应某酒店开房,并发生了性关系。
  次日凌晨两点多,两人各自回家。到家后,小田打开手机,这才发现,手机被恢复了出厂设置,里面的照片、通讯录及多个手机软件都不见了。
  起初,小田以为,这是自己误操作所致,就没往坏处想。直到当天晚上,她登录支付宝时,才感到不妙——她支付宝账号的密码被人更换了。待找回密码后,小田赶紧登录支付宝账户,查询交易记录,结果发现,当天凌晨1点多,她的支付宝账户共产生了6次交易记录,共计1万余元现金被人转入了一个名为董某的支付宝账户内。
  此外,小田通过检查发现,她微信钱包内,有200元被人以红包的形式,发给了一个陌生网友。
  根据交易记录发生的时间,小田推断,支付宝和微信账户内资金被盗事件,都系男网友所为。因此,到派出所报了案。
  锁定嫌犯
  不仅偷钱,一年前还偷了电动车
  在侦查过程中,民警锁定,接收赃款的男子董某有重大作案嫌疑。而确定董某的详细身份信息后,民警才发现,他竟是警方找了一年多的偷车人。
  原来,2014年10月1日,宝应警方接到居民李先生报案称,他在宝应某网吧上网期间,停在网吧门口的电动车被盗。
  案发后,民警通过调阅监控信息等确定,作案者为董某。几天后,董某经传唤归案,并对自己偷车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由于需要对涉案电动车的价格进行鉴定,警方就让董某先回家等待处理。然而,价格鉴定结果出来后,警方多次传唤董某,董某竟“失踪”了,后公安机关对董某进行布控,但并未发现他的行踪。
  2月27日,警方在锁定董某的活动范围后,将他抓获归案。
  供认不讳
  嫌犯自称盗窃只因为一时好奇
  经查,董某,今年22岁,宝应人,无业。归案后,董某交代,他家里并不缺钱,之所以偷小田的钱,是因为出于好奇,临时起意。据他交代,2月25日凌晨,他见小田睡着后,出于好奇,就把她的手机拿出来玩。当看到小田微信钱包内有1000元零钱时,就动了歪心思。随后,他用小田的微信,给自己发了200元红包。
  发完红包后,董某有点不知足,想看看小田支付宝内有多少钱。于是,他翻出小田随身携带的银行卡,用卡号等信息,修改了小田的支付宝登录及支付密码,后给自己转账1万余元。
  作案后,因担心小田发现异常,自己难脱身,董某遂将小田的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案发后,董某的家人代他退出了赃款、赃物。目前,涉案赃款、赃物已被发还给小田和李先生。
  近日,宝应县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董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涉嫌盗窃罪,故依法对他提起公诉。
  延伸阅读
  这些情况也请大家入入神
  除了上述的情况容易造成支付宝和微信内的资金遭盗窃外,以下这些本报曾经报道过的盗窃手法也值得大家防范。
  1.信用卡未离身连续6次遭盗刷
  信用卡从未离开过身边,前几天却连续收到6笔消费账单。市民胡先生最近有些“郁闷”,自己的信用卡莫名被盗刷了几百元钱。
  在胡先生的信用卡账单上,就有连续4天的“消费支付宝”的消费记录。据介绍,犯罪分子在刷卡机上安装了读卡器等盗码设备,只要持卡人在读卡器上刷卡,即能克隆获得储户的银行卡资料,而网上购物时,部分购物网站设置信用卡支付不需要密码,只需提供身份信息卡号有效期和验证码等信息,就可直接扣款。
  2.抢“病毒红包”损失5900元
  市民王先生因抢微信红包,却不慎损失5900元。据了解这是一起市民因为抢红包而被骗钱的诈骗案件。
  骗子是如何利用微信红包诈骗的?公安民警介绍,市民在接到朋友发来的红包之后,往往会掉以轻心,轻易将链接点开,“只要市民将银行卡的信息输入其中,骗子立即就会将卡内钱盗刷,”民警介绍,如果市民没有及时将程序删除,链接内藏有的“红包病毒”就会留在手机内,并继续传播。这种“红包病毒”一旦被点开,输入手机号码,即被安装木马程序,自动窃取手机里的通讯录资料,并虚拟中毒手机号码给对方发送“红包病毒”短信,让朋友中招。一旦对方输入银行卡信息,木马程序就会转走卡内资金。只要没及时删除,该程序将持续窃取手机中的通讯录信息并向关系密切者行骗。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