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湾虽属射阳湖镇一个庄名,但对于熟悉的人来说,它有来头,足以令人探究。 “十里清波带月归,布帆风饱浪花肥。青黄朗咏苍溪句,惊起船头野鸭飞。”这首由清康熙年间乔崇烈写的诗句,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宝应五湖四荡的自然景色。此情美不胜收,此景心旷神怡。处在湖荡中的唐家湾久负盛名,河流环抱村庄。据民间上口传,此地原是苇塘、河塘连成一片,不知经过多少年泥沙冲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了一个湾湾的塘岸。每当来来去去的渔船都会停留在此,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塘湾”。到了明初苏州有一姓潘迁此居住,年长日久,取“塘”和“唐”的谐音,改成了“唐家湾”。另据志书载,唐家湾还有一个古老的地名,元末称“唐镇”。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四周芦荡,唯有此地却是漕运、渔船停泊落脚的好地方,湖荡中鱼虾、农副产品可在湾岸边上进行物物交易。时间一长,人口增多,兴起了临时集散地。到了元末这里交换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且在不断扩展,名气越来越远,便自然演变形成了东荡湖产货物交易集散中心。热闹的塘湾、繁荣的市镇出现,便说成了“唐镇”。曾经因工作的分工蹲点姬风村,听村内老干部说,唐家湾过去很有名,直到80年初保留河边农副产品集市。 现查证史料可知,元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为省、府(州)、县三级。县以下为乡、村。但有的地方设立两套行政组织,与驻防军相结合。而“镇”则是驻军镇戍的代称,可见此地曾设过防军的营垒。个人对于“唐镇”的历史现作两种推理和分析。一是原本的“唐镇”不属于县级以下一级地方设置,时因地理位置特殊,军事功能的需要,设立了驻军,镇守戍边,就取代了“唐家湾”;二是兴起的交易集散中心,以湾傍市,以市兴镇,因商品货物的作用,便形成了所谓的经济“唐镇”。以上多有不准,有待进一步考证。千百年来,地跨湖荡的一方“唐镇”,虽难以寻觅,看不到飞扬的芦苇、浩浩的湖水、繁荣的镇景,但却孕育了悠久的文化,显得古老又朴实。 如今的唐家湾是射阳湖镇姬风村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庄,境内水网密布,资源丰富,勤劳的唐湾人在追忆和传承文化脉络的同时,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创建生态优美乡村。我们相信,随着小康进程的加快,唐家湾一定会走在姬风村前列。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