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何处柘桑沟

2016-6-3 14:27| 热度:5492 ℃ |作者:房立龙|来源:射阳湖侠客|我要投稿

也许我的偏心,才使得对天平小镇这片土地有种不一样的亲近。我记不清何时起生活在这里,现在拾起印象,并没有遗落,还真的有点还原本真。早就听说江平庄南边有一条柘桑沟,位于平南村内。 ...
  也许我的偏心,才使得对天平小镇这片土地有种不一样的亲近。我记不清何时起生活在这里,现在拾起印象,并没有遗落,还真的有点还原本真。
  早就听说江平庄南边有一条柘桑沟,位于平南村内。很多年前,这里的黄根柘桑,枝青叶大。因为沟边柘桑遍地,丝茧满树,此沟而得名。
  种桑养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我喜欢幼时采摘桑葚食用,因为成熟的桑果肉质油润,酸甜适口,好吃。
  有一次,借工作之便,尽管是炎热的夏天,但平南村的庄庄舍舍,忙个不停。柘桑沟一带结满了密密麻麻的丝茧,男人除草,女人采桑。古老的沟传唱了千年机杼声,织成了百种新衣裳,营造出美好的田园生活。
  听村里老年说,柘桑沟自从有了先民,这里就发展蚕桑业,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然而,这一切却在一个历史的瞬间,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此沟早就消失了。消失的柘桑沟,其实就是九里千墩中的一条河沟,它虽没有厚重的历史,但这里留下了故事,它有模样,它有气息.....
  对于这条沟,我迟迟不敢下笔,就缘于从前对它了解不多,而时下的平南村发展加快,新农村变化大,看不清它的身影了。这种反差,在我心中一直产生纠结。近日我又想,对于现在50岁以下的人,并不知道有这段历史。每每想起总是有一种责任和选择,聊表
  一下心中的探望,让开创的平南人或者更多人深度了解柘桑沟。
  我探寻到不知多少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一天,嫘祖娘娘经过这里,摘下挂满枝头的白色小果,用射阳湖里清水浸泡一番,抽出丝头,再用石坠捻成线,教姑娘们用梭子织成丝绸布帛。从此,这里养蚕织布了。每到四月采桑时节,黄莺叫得婉转,姑娘唱得清脆。后来,这里传说着“柘桑莺歌”是蚕农姑娘们唱出来的。
  更有趣的是采桑女嫁神。明代这里曾有一座甘罗庙,庙中供奉的就是甘罗。那时流传着一则神和人婚配的故事。说的是当地大姓戴家和蔡家两个女孩携筐采桑,走至甘罗庙时,见神像眉清目秀仪表堂堂,便逗趣说,我俩谁把柳筐挂到神像耳朵上,谁就做他妻子。两人同举筐掷去,巧得很,神像的两耳都稳稳地挂上了柳筐。两女相视一笑,红着脸携手回家,谁知当夜竟同时去世。办完丧事后,村民们为两家女儿塑像,用两顶花轿把“新娘”送入庙中,同神结亲举行婚礼。传说虽是个神话,但却见证了这里植桑的历史。原先的柘桑沟如今变成农业高产种植地了,当年会唱“柘桑莺歌”蚕农姑娘的后辈们,已经跳起现代广场舞了。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竹墩上一篇:我是氾水的过客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