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宝应纪事之书法家张泽民印象

2016-7-9 16:27| 热度:9841 ℃ |作者:可人学人|来源:可人书屋|我要投稿

早就听说宝应著名书法家张泽民在中国书法网排名前60位,不仅在全国性的网页上得以推介他的书法作品,而且还较好地宣传了宝应的书法事业。我与张泽民相识交往已近30年。初期是他任一个镇党 ...
  早就听说宝应著名书法家张泽民在中国书法网排名前60位,不仅在全国性的网页上得以推介他的书法作品,而且还较好地宣传了宝应的书法事业。

张泽民

  我与张泽民相识交往已近30年。初期是他任一个镇党委的宣传委员,之后转任统战指导员。至今让我还记忆犹新的是,还是在2006中国·宝应荷藕节期间,他与书协同道们成功组织策划了《书法报》头版及10个版面,以《荷乡墨韵浓》为题,宣传推介宝应的人文历史、书法创作创新情况,在当时的全国书坛引起不小的反响。宝应也因参与书法人数在全省位于前列,省级会员有110多人,国家级也有20人之多,曾被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评论为“江苏书法宝应现象”。可以说,张泽民为此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据我所知,张泽民习书学书至少已有50多个年头。十岁起受家庭熏陶学习书法。他走的是传统的路子,多是练习古人的经典名帖。初临颜柳楷书,继学“二王”行书,草书取法张言旭、怀素,此后又遍临诸家法帖,勤于临池未曾懈怠,1994年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学习,师从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其书法作品致力于在继承传统中充分体现自我风格,有:“晋唐用笔,章草结字,包容诸家,自成一体”的特点。于临帖摹碑,博采众长之中师古不泥,具其形而传其神,源于古而有新意。其个人传记入编《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作品鉴赏》、《世界当代名人大辞典》、《人大代表风采录·江苏卷》、《国际现代书法集C卷》等数十种刊物。

张泽民

  每次品读张泽民的书法作品,总会感到一些新的变化。从书法整体风格来看,张泽民在诸多书体中造诣较深的还是他的草书。在以晋唐韵味为主题的整体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走传统的路子是何等的扎实,不仅用功,而且还用心地写好每一个字。近十年来,除把柳公权的《玄秘塔》作为日课外,他还不下百遍地临习了王羲之的《十七帖》,索靖的《出师颂》皇象、赵孟兆页、宋克的《急就章》和孙过庭的《佛遗教经》以及清人王世镗的《章草百诀歌》。书家受苏中鱼米水乡、婉约民风的熏陶,养成直爽诚朴的性情和追求自由的天性,其作品有一个基本的风格,即质朴、率直、自然。质朴之中透出秀丽,率真之中露出飘洒,咀嚼回味之际,令人击掌称快《书法》杂志2007年第四期“朵云书翰”评其章草扇面,“从用笔的自然变化到结字的疏密调度再到章法的随形布势均见出作者的匠心”可谓评价恰当。
  张泽民的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言恭达,潜心研究草书,多次赴省城请名师批改自己的作品,两次进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以提高自己的创作艺术。逐渐形成自己风格,以章草书体见长。他的每幅章草作品用笔劲健沉着,结体充实宽博,气势雄强,古朴浑厚,作品的章法给人以豪放潇洒的装饰美感。草书则宗怀素,张旭,运笔迅速,飞动圆转,随于万变。字的间架结构纵横斜直无往不及,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其作品在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坛第五届新人作品展”,笔法灵动多变,线条流畅,神形兼备,刚柔相济,充分显示了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书法审美情趣取向的准确把握,特别是他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50周年书画大展撰写的楹联“长江大桥便益武汉三镇,神州小康造福华夏百姓”的章草作品,使他成为全国35名“桥韵艺术奖”中的一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书家的书法风格,总有一种自我的流放,自信的坚定,他的艺术情怀,总在你想象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惊叹之中。
  1994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成立后他立即报名,被批准入研修班学习,亲耳聆听了沈鹏、刘艺、王学仲、李锋、夏湘平、尉天池、言恭达、李刚田等当代著名书法家的现场授课,毕业后继续师从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专攻草书创作。言恭达先生为其刻苦钻研的精神所感动,将自己珍藏的章草名帖赠送给他临摹。经过十多年的苦练,其书法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博采众长,师古不泥,源于古而有新意,其作品质朴中透出秀丽,率真中露出飘逸。《书法》杂志曾四次刊登其章草作品,在2009年第二期“朵云书翰”栏目点评为:“用笔方圆结合,行笔劲健爽利,并掺入王蘧常笔意,增加字的苍茫与厚重感,整体来看,笔势飞动,结体宽博,字字独立,气脉通畅,既有淳雅之趣,又有豪迈之风,章法也很具匠心,显得灵动而活泼,是一件难得的佳作。”《书法报》老年版于2010年和2012年用头版和第四版整版介绍其书法艺术。

张泽民

  张泽民书法以楷书为日课,他坚信张旭对颜真卿所讲的“书之求能,且攻真草”是至理名言,因此,几十年来在攻草书的同时他从不放松楷书的临习和创作。因为,他知道不擅楷书是不能称为书法家的。在此基础上反复临习古今章草名帖,并将重点放在章草与今草的结合上寻求突破,取法于《出师颂》、《急就章》、《十七帖》、《佛遗教经》、《书谱》等经典名作,努力改造章草的字字独立和捺笔过重的特点,探索相互照应、偶尔牵带的艺术风格。同时,广泛涉猎汉简的书写特点,丰富自己的创作内涵。
  功夫在书外。张泽民还把古典文学和书法史论研究作为基本功。在合肥举办的“帝度杯”第五届中国重阳书画展上,他以现场创作得分排第七,获得金奖,并以创作分和投稿初评分综合得分获该赛事最高奖—中国重阳书画奖,在中国老年书法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他注重书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研究,撰写的书法论文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教育》等刊物。他的论文《孙过庭书佛遗教经赏析》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等媒体和学术单位举办的中国写经书法文化论坛中成为25篇入选论文之一。
  张泽民认为,从事书法艺术要“自信”加“吸取”,有容乃大,相辅相成。自信,才能树立自己的艺术特征。吸取,才能善于吸取善于借鉴和创新。他的书法作品中正是包含了这一观点,满纸洋溢着个人的意蕴。书家在人格上,追求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抒怀;在书风上,追求一种天真率意、雄浑凝重、简约奔放的大美艺境;在习书中,从先人古帖里汲取丰富的营养,博采众长,追求书法的畅达、格调的升华,在雅致、恬谈中表现出笔的熟练与精致,于朴实中见灵秀之气;在章法上起伏选宕、参差错落,富有韵律,在迟涩中表现出一种凝练的风韵,逐渐形成豪放有度,飘逸洒脱的个人书写风格。
  厚积薄发,博引众长。近几年来,张泽民书法艺术多次问鼎国家级展赛。其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坛第五届新人展,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提名展,全国首届老年书法展,江苏书法五十年大展、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成立六周年、十周年优秀学员作品展,江苏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中国书法邀请展等。先后获江苏省第八届、第九届五星工程奖铜奖、银奖,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法铜奖和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大赛铜奖,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书法教师三等奖,文化部书法艺术大展三等奖,中央电视台“墨彩杯”书法大赛青年组一等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法大赛三等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法大赛银奖,第四届特奥会书法三等奖,首届海峡情书法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第二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三等奖,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书法大展优秀奖,等等。
  以书法彰显多彩世界,用创作装扮艺术人生。张泽民在历经50年的书法创作生涯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挑战自我。在创作书法作品同时,还十分注重研究书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在书法界尤为难得。他所撰写的书法论文《赵孟兆页宝应跋兰亭》、《如是大师》、《论章草与今草的完美结合》等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教育》等专业报刊杂志,书法作品和有关文章百余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和《扬子晚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青少年书法报》、《宝应报》、《宝应文学》等多种刊物。
  “寒暑无间苦笔耕,荷风送来翰墨香。”书之妙道成为张泽民的伙伴,抑或朋友,这正是砚田耕耘所带来的快乐与希望。凭借书家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意融笔畅、勤耕善悟的执着,我相信,张泽民的那种勤耕善悟的执著追求必将使他在未来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