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矿区的办公室都已经空置多年,房顶都长出了野树和荒草。到了1990年代末,这个维持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矿井效益开始下滑,企业日趋亏损。磷矿因资源枯竭封闭矿井,于2003年宣布破产。 矿区老矿工的模样留在黑白相片上,静诉曾经的青春年华。矿区的辉煌期是70年代,最高峰的时候有职工及家属10万人。 让社区居民纷纷搬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塌陷。原刘冲矿一号作业区开采巷道严重塌陷,半山腰形成一条4.2公里长、3—10米宽的“小峡谷”,我们趴在地缝边探看,深不见底,令人胆战心惊。村民说,他们亲眼见过一次地陷,3间瓦房和1头牛顷刻间无影无踪。 67岁的刘汉祥说,也许自己名字中“汉”和“祥”,就注定了这一生的命运会与这两座城市有关,他出于武汉,将终老于钟祥。“有能力,有财力的,都走了……像我们这样的,也只能自我安慰,当这里是养老的世外桃园吧!可有时仔细想想吧,又像是个被遗弃的角落……”刘汉祥感叹。 胡保金从矿上退休后,还一直在外面做些农活。退休工资跟不上飞涨的物价,他和大多数留守的老人一样,在山上种植一些蔬菜维持基本生活。 张宗保因为长期在井下工作,患有风湿性的关节炎,站立都十分困难。这里人太少,银行撤走了,医院也不开了,老人家身体有些不适,只能去镇上或市里看诊。 吴汉患有职业病,天气好的时候,还得靠邻居们帮忙,才能被搀扶着到门前晒晒太阳。 陈阿姨居住在平房中,她的那排平房,已经只剩他一家了。这里的房价极为低廉,1000元就可以买一个小院,但少有人光顾。去年,有人花了300元买了三间房,这已经是刘冲社区的大新闻了。 原工人俱乐部前的矿场成了菜市场,只有早上才有零星的菜贩在这里交易。天气好的日子里,老人们会聚集到两家小店的门前打扑克,或者下象棋,他们的一天就这么度过。 社区外围以低矮平房为主,屋顶的红瓦破碎后,居民搭上一些防水布。社区中心位置是70年代修建的楼房,现在的人们大多会选择住在一层或者二层,顶楼因为年久失修而漏雨。 刘汉祥与老工友在矿区当年的办公楼前留影。他说:孩子们都在外地安家了,老来伴的工友们一年比一年少。 空荡荡地篮球场和旱冰场记录着一段真实的过往,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的青春与不安分。男男女女,是是非非,渴望脱离,却一再被折翼。直到他们老了,也没有再回去他们的家乡。 当地机关干部和留守村民在前往大冶市铁山区上山植树复绿的路上。植被开始一点点生长,逐渐覆盖这片光秃秃、伤痕累累的土地。也许,在枯竭而疲惫的土地上,新的生机正在悄然萌发。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