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生活的时间长了,也许是那些喧嚣的的声音把我的听力搞坏了。成天是呜呜的电动车呼啸而过,轰隆隆的卡车疾驶而来,呼呼作响的空调机昼夜不停,还有装修的电钻声、敲击声直往你心里钻,楼上还有个小“乔丹”,天天在家练习运球,咚咚地,我总感到几乎24小时都有声音在耳边叫,我的耳鸣越来越严重了。 但是,在我的记忆之中,也就是在我的脑海里,却会响起某些声音。那就是小时候在小城宝应所听到的种种。那种声音,可不是那些蝉唱蛙鸣、鸡啼犬吠的天籁之声,它是一种人在县城生活里发出的或产生的动静,一种“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沈从文语),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清晰得很。 清晨,在小河边,蹲在河埠边女人们,用力挥舞着捶衣棒,在石头上敲打着衣服,那“噗啪噗啪”的声音错落起伏,节奏并不整齐,却听起来十分悦耳。 并不宽敞的街巷里,各种声音渐次响了起来。“咯吱咯吱”地是毛竹扁担发出的声响,那是卖菜的或是挑粪的乡下人;“叮呤呤”地闪过几辆自行车,那是上班的骑车人;走到学校的围墙边,可以清楚地听到里面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小城的早晨,忙碌而悠闲。 白天,街巷中走动着的小商贩,发出各种各样的吆喝。小城的这些吆喝不像京城那些已经演化为成套成调的叫卖组曲,只是很本分并不刻意修饰的呼喊: “旧报纸——卖钱!牙膏皮子——卖钱!坏胶鞋——卖钱!”这是收破烂的吆喝,前半句说的是收购的东西,向上扬起,到了后半句的卖钱则急剧下沉,形成对比,也是一种抑扬顿挫。那时的孩子的零用钱许多是从这些人手中换得的。我有一个同学,为了用牙膏皮换钱,把牙膏管中剩余的不少牙膏分别挤在全家人的牙刷上,结果挨了家长一顿臭骂。 “磨剪子来——锵菜刀!”这是扛着一条板凳、板凳上绑着磨刀石的磨刀人,他们的吆喝却是和全国各地的基本相同,所以《红灯记》中磨刀人的那段唱,宝应人听起来也是很亲切的。这类的手艺人不多,还有补锅锔碗的,如果一听到这些吆喝,家里大人赶忙让孩子们跑出去把他们叫来,拿出坏锅坏碗,让他们修理。 “钢综锅换底——钢综锅换底了!”随着铝制的锅普遍使用,将烧坏锅底剪去用一块新的铝片经过敲打而换上新底的需要日渐增多,于是就有人开始从事这个业务了。他们的吆喝听起来很像当时流行的某个歌曲,那就是郭颂的《乌苏里船歌》。歌的开始是一连串的衬词:“啊哈啦赫里啦,啊哈啦赫里啦——”调皮的孩子们就会唱成:“钢综锅换底啦,钢综锅换底啦——” “栀子花——茉莉花!”这应该是小城最有文艺范的叫卖声了,只是在六月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才会有。卖花的也不是妙龄女子,更多的是老太婆。她们把一支支的花用一个小勾子弄好,可以直接挂在衣服上,花是很香的。当然那都是女孩子们喜欢买的。在宝应,“栀子花、茉莉花”也是一句用来形容花言巧语、强词夺理的俗语。如果两个人争吵中,一个人并不服气,但又无法驳倒对方,就会说:“你不要跟我‘栀子花、茉莉花’的,我才不睬你这一套呢!” 而在街头,比如像鱼市口之类的地方,也会在拐角处坐着一些衣着破旧的人,面前放一个篮子,里面是不同的东西,所以吆喝也是不同的。有“菱——角!”有“卖烂藕——”有“苕——面饼!”还有“洋糖——发糕!”他们招徕的顾客以小孩子为主,每一笔生意也就是毛儿八分的小买卖。 当然也会有一声半声让你心惊胆战的声音:“响了——砰!”紧接着就是一阵浓郁的炸好炒米的香味扑鼻而来了。这炸炒米的手摇铁罐当时被称为“小米放大机”,据说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呢。三年困难时期,是没有多少米可以炸的,那那时炸的是山芋干,并不好吃的山芋干被放点糖精一炸,立刻变成了又香又脆又甜的小吃美食,这个记忆是难以忘却的。 有一种声音是特别有情调的,就是木头制作的拖鞋(宝应叫靸板子)的跟部叩击在青石板铺的路面上发出的“踢踢踏踏”的声音。这声音是与它的主人有密切关系的,如果是一位妙龄少女,那便是一幅袅娜摇曳的图画,也许她挎着一篮衣服正去小河边呢;而如果是一群童稚的小男孩,可能就是一幅天真烂漫的顽皮景象了,他们“啪啪”地拍着屁股,与脚下的踢踏声组成有节奏的打击乐,嘴里还数起RAP来:“报告班长,放屁不响……” 还有一种声音也是特别有韵味的,那是夜晚中梆子敲击的声响。“笃笃!笃笃!”是卖汤圆的来了,他不吆喝,只是敲木头的梆子。 记得“文革”时,大仙桥被改成红卫桥了。冬天的夜晚,萧疏的十字路口会有一个馄饨挑子,一头是个煤炉,一头是张小桌子,上面放几个碗,卖馄饨,也卖元宵,宝应叫“圆子”。那圆子每碗四个,叫四喜圆子,是四种不同的馅心,有芝麻榫的、有鲜肉的、有菜的、有豆沙的,形状也不一样,肉的是长长的,两头翘个小尾巴,有点像饺子。“笃笃!笃笃!”这声音在呼呼的寒风中飘荡,就把我们的馋虫勾活了。我们会去吃一碗,很好吃,很热乎。 从早到晚,小城的声音在悠扬地响着,悦耳、动听,韵味无穷……这些声音,现在还有吗?怕是没了。但它还在我的旧梦中。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