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我心中的一尊农民塑像

2016-8-15 08:27| 热度:5405 ℃ |作者:赵征溶|来源:扬州日报|我要投稿

我出生在农村,家里的亲戚也多是农民,于是农民就成了我人生的重要情结。三姨父就是我心中的一尊农民的塑像。三姨父姓徐,名长安,身材魁伟,一身黝黑的皮肤亮出他的健壮,一双英气勃勃的 ...
  我出生在农村,家里的亲戚也多是农民,于是农民就成了我人生的重要情结。三姨父就是我心中的一尊农民的塑像。  
  三姨父姓徐,名长安,身材魁伟,一身黝黑的皮肤亮出他的健壮,一双英气勃勃的眼睛亮出他的精干。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是心灵手巧,瓦木工活都拿得上手,是村里的能人。当然最根本、最重要的他是个养牛的行家,种田的里手。他养的牛膘肥体壮,毛色油亮,气力特大,耕起田来脚步快。他家的庄稼长得特别好,有一回秋收,我在那里,亲眼见到那长长的稻穗,黄澄澄,一穗有头二百粒,实在招人喜爱。当时一般人家,一亩田收两担稻,约三百斤。而他家水稻的亩产有五六百斤,算是很高的产量了。  
  三姨父家不仅有牛,还有水车等大型农具,应时的农活是不会耽误的,这也是生产条件比别人优越的地方。他家还养了鸭子。清早,大姨兄用大吊筛转罢了糠团子,鸭栏一开,“嘎嘎嘎”的一群便去吃食,鸭栏里即可拾出一筐蛋来。这一项副业收入在当时就很令人羡慕了。当时的农村,三姨父家可算是户小康人家。到了过年,炒炒米、蒸水糕、磨豆腐,忙得热气腾腾,一家人便分享着这一年辛苦所带来的快乐。  
  勤劳致富,三姨父便守着中国农民这一传统的理念,追寻着中国农民这一美好的梦。且不说做农活夏日炎炎的汗滴禾下土,就说养牛,冬天的寒夜里给牛拉尿,换垫的草,几次一爬还能睡多少觉?每到大忙时,或是耕田披着星,或是打场脱粒戴着月,又几多辛劳?一分收获,十分汗水,三姨父也就是这样执着。三姨父似乎除了劳动,就没有什么爱好。平时居家过日子也是很节俭,田头圩堤长的是瓜角茄菜,我就在大溪河的堤上摘过豇豆角子,家中的菜蔬是不用买的。做米也是自家舂,用不着出外加工。即如家用的畚箕,各人戴的斗篷,都是从大月池里割了芦苇自家编织的;脚穿的草鞋,家中的妇女都会打;农用的粪兜、柳筐,也是从柳树上取下些枝条,自个儿编的。三姨父七十多岁了,还在编柳筐,一次砍柳条从树上摔了下来,伤了腰。一生如此,勤俭该是对他最确切的评价了。  
  我家受惠于三姨父者尤多。早年过年,总是三姨父挑着担子,行走二十里地,把豆腐、炒米、水糕送到我家。大跃进除四害,为完成任务,我们弟兄三人去了三姨父家,夜晚在附近的树林里捕捉麻雀。三姨父家还给我们烧了夜餐,其中还有一道烧大肠,至今我还记得那美味。1960年困难时期,我的祖父去世,下乡安葬,多亏他找人帮忙,也是他准备了饭食,那时便是最难得,最见深情厚谊的了。1979年我调县中学工作,那时上有老,下有小,经济上总得精打细算着。1969年结婚时什么家具也没有,就想打张藤绷,贴心的三姨父把绷子框打好了,又自己扛了二十里路给我送来,真是让我又感动,又惭愧。  
  晚年他去了南京,跟大儿子一起生活,后来他得了疝气,十分疼痛,加上心脏还有毛病,不能开刀,80多岁的他便在痛苦中耗尽了生命。  
  三姨父在南京去世,我未能前去吊唁,想到他往日对我的关爱,很是歉疚。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他就像一尊铜像矗立在我的心中;他勤劳的品质也一直在营养着我,勉励着我用心血和汗水去收获。作者系宝应县中学退休教师、省作协会员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韭菜上一篇:“白鹭”赏荷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