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从《清稗类钞》看清代扬州人文之盛

2016-9-10 11:32| 热度:9829 ℃ |作者:方亮|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宝应学派是扬州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为王懋竑、朱泽沄。《著述类》“王白田为紫阳功臣”条,说他著《朱子年谱》,“去取精审,于年月先后尤龂龂,少壮精力专注一书”,世称为紫阳(朱熹)功臣。朱泽沄也是研究朱子学的著名学者 ...

《清稗类钞》是清末民初徐珂编纂的著名史料笔记集。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内容极为广泛,加之编者态度严谨,故此书向为治清史者所重视。应当引起注意的是,该书关于扬州的内容极为丰富,举凡地理、学术、名人、植物、曲艺、饮食、工艺、方言,等等,皆有涉及。从中可见清代扬州人文之盛,亦可见扬州在清代具重要地位。

一、名臣硕儒,灿若群星

清代扬州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灿若群星。《清稗类钞》中扬州名人有名臣、硕儒、文士、状元(王式丹,宝应人)、探花(谢增,仪征人),与扬州有关系的名人则有金农、罗聘、曾燠等。限于篇幅,这里举名臣、硕儒数人。

作为知名度最高的扬州先贤,说阮元“以文学侍从受知于乾、嘉两朝,任封圻,正揆席,当时著述,蔚为一家”。(《恩遇类》“阮文达以眼镜诗受知高宗”)《清稗类钞》中关于阮元的条目较多,计有三十余条,仅举数条,以概其余:

据《考试类》“阮文达大考第一”、《经术类》“阮文达解蕉字”等条,可见阮元读书多,学问深。

《吏治类》“阮文达使倮倮屯种”条,记阮元任云贵总督时“筹边费万金,招倮倮三百余户,驻腾越边界,给地屯种,以御野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育类》“阮文达教子”条,记阮元任两广总督时,阮福出生,僚属送礼,他一概谢绝,却在小红笺上给儿子写了一首七绝:“翡翠珊瑚列满盘,不教尔手一相拈。男儿立志初生日,乳饱饴甘便要廉。”表明他对新生儿的期望。

《讥讽类》“斯文扫地不孝通天”“见龚则聪交龚则阔”条,则记阮元与吴锡麒、龚自珍轶闻佳话。

此外,对于阮元收藏金石、巧于联对、擅长诗歌、明于识人、推重经学等均有反映,对较为全面了解阮元其人很有帮助。

王引之不仅是著名学者,而且也是一代名臣。他官至礼、工、吏部尚书,以谏圆明园增防事,嘉庆帝赞其“能言人之所不敢言”。(《谏诤类》“王文简谏圆明园增防事”)

《清稗类钞》中记载的名臣还有卞宝第、吴文镕等人。《狱讼类》“卞仲纯折狱”条,记卞宝第(仪征人)任大理寺少卿,“以风节闻”,不畏权势,将诱逃人妻的某人按律处置。《吏治类》“吴文节革淫祀”条,记载了吴文镕(仪征人)任云贵总督时,“檄属亲督兵役,将各州县所供奉不经之土木偶像,投之浊流,并将庙宇分别毁拆,或改为善堂义塾,或改祀正神”的事迹。

扬州学派是清代乾嘉之际重要的地域性学术流派。《清稗类钞》有不少条目涉及扬州学派代表人物,记载了他们的学术成就。如:

汪中,字容甫,《经术类》“汪容甫解经”条,说他“解经有神识,病古人之疑《周官》、《左传》也,为《周官征文》及《左氏春秋释疑》,皆依据经证,箴砭俗学”。

扬州学派另一代表人物焦循,“早慧,八岁至人家,客有举冯夷音如缝尼者,焦曰:‘此出《楚辞》,冯字读皮冰切。’客大惊。”(《异秉类》“焦里堂早慧”)他曾得到江苏学政刘墉的赏识,并接受刘墉研习经学的建议,《经术类》“刘文清勖焦里堂习经学”条对此记载甚详。焦循“善读书,博闻强记,识力精卓,于学无所不通。著书数百卷,尤邃于经。于经无所不治,而于《周易》、《孟子》,则专勒成书”。(《经术类》“焦里堂专治易”)他一心学术,《经术类》“焦李凌皆邃于经”条说他构雕菰楼,“读书著述,恒楼居,足不入城市者十余年”。

宝应学派是扬州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为王懋竑、朱泽沄。《著述类》“王白田为紫阳功臣”条,说他著《朱子年谱》,“去取精审,于年月先后尤龂龂,少壮精力专注一书”,世称为紫阳(朱熹)功臣。朱泽沄也是研究朱子学的著名学者,《经术类》“白田学派”条,记其学术宗旨:“以为孔子以来相传的绪,穷即穷其所存之心,存即存其所穷之理,止是一事。”

二、曲艺杂技,异彩纷呈

扬州曲艺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在现存曲艺中,扬州评话发展最盛,影响最大。《音乐类》“评话”条:“评话,即说书,又名平词。明末国初,盛于江南,如柳敬亭、孔云霄、韩圭湖辈,屡为陈其年、余澹心、杜茶村、朱竹垞所鉴赏。”这里提到的三位评话名家都和扬州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柳敬亭名气最大。他是扬州府属泰州人,后流亡在外,走上说书道路。孔云霄是扬州人。韩圭湖顺治时期曾供奉内廷,晚年也常在扬州。他们对扬州评话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乾隆年间扬州评话达到极盛,出现了不少著名书目,涌现了不少名家。上引“评话”条,“又扬州有善说皮五鬎子者,每登场,则满座倾倒”,这里的“皮五鬎子”的故事,原名“清风闸”,是扬州评话传统书目。这个故事的作者叫浦琳,是清代乾隆时期扬州著名评话艺术家。《音乐类》“浦天玉善评话”条,说他“少不读书,以扫街为生”。因常闻人说评话,而学评话,走上说书道路。他请人读小说书本,“听一过,辄不忘”。他后来以本身经历,“润饰其辞,摹写其状”,创作《清风闸》,塑造了“皮五”这一以讹诈为生的市井无赖形象。浦琳亲自演说此书,“听者皆感动,有欷歔泣下者”。

清代中期扬州评话艺人队伍中还出现了非职业的知识分子评话名家,叶霜林即是代表。《音乐类》“叶英多说宗留守交印”条,说他“尝三踏省闱而不售”,是个失意的知识分子。他慕司马迁笔下倡优,又想到柳敬亭以说书扬名,乃弃举业辞家浪游数年,学成评话归乡。

叶霜林擅长说靖康南渡故事,以《宗留守交印》为最工。《宗留守交印》是说北宋、南宋之际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宗泽的故事。此书“大旨原本史籍,稍加比傅,乃皆国家流离之变,忠孝抑郁之志”。叶霜林说书时,能将宗泽“抚膺悲愤”的心情,“张目呜咽”的神态充分表达出来。宗泽临死前的情况,是全书最精彩、最紧张的一段。“叶英多说宗留守交印”条对此记之尤详:“一时幕僚将士之听命者,及诸子之侍疾者,疏乞渡河之口授者,呼吸生死,百端坌集,如风雨之杂沓而不可止也,如繁音急管之惨促而不可名也,如鱼龙呼啸、松柏哀吟之震荡凄绝而无以为情也。”

口技,又称像声、象生等,属于民间杂技。清代扬州也曾长期流行口技技艺,《戏剧类》“郭猫儿善口技”条记载了清初扬州艺人郭猫儿的精彩技艺。此后直到清末,扬州仍不乏知名口技艺人。据《戏剧类》“陈金方善口技”条,扬州口技艺人吴小弟、徐老凤技艺高超,在上海以此为生。

《优伶类》还有关于扬州籍京伶的记载,如同治初名伶夏天喜,“长身玉立,回眸一笑,观者惝怳不能自持。”大宝龄,“面目开阔,气象峥嵘,一洗青楼冶荡之习”。这些记载都是难得的扬州戏剧史资料。

三、扬州盐商,亦商亦儒

《清稗类钞》中关于扬州盐商的记载甚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群体富有奢侈、亦商亦儒的特点。

扬州盐商十分富有。《园林类》“大虹园之塔”条记载了著名的“一夜造白塔”的故事。《巡幸类》“高宗南巡供应之盛”条,“彼时各处绅商,争炫奇巧,而两淮盐商为尤甚,凡有一技一艺之长者,莫不重值延致”。

扬州盐商财富巨大,生活极端奢侈。《豪侈类》“盐商起居服食之奢靡”条慨乎言之:“当时业鹾者竞尚奢靡,无论婚嫁丧葬之事,凡宫室、饮食、衣服、舆马之所费,辄数十万金。”关于两淮盐商奢侈生活的情形,《清稗类钞》中有不少记载。其先以安麓村奢靡最盛。据《鉴赏类》“安麓村藏书多善本”、《农商类》“安麓村为明珠鬻盐”两条记载,安麓村名岐,字仪周,号麓村,亦号松泉老人,天津人。本相国明珠家仆,后“为明鬻盐于淮南,声势赫奕,督抚监司莫不与抗宾主礼矣”。“盐商起居服食之奢靡”条记其富有,并以巨资结交达官:“麓村尝延河督赵世显饮酒,十里之外,灯彩如云。至其家,东厢西舍珍奇古玩罗列无算,世显顾之,如无有也。及酒酣席撤,入燕室小坐,则有美女二人捧双锦盒呈上,麓村语世显曰:‘此中有小玩物。’世显启之,乃关东活貂鼠二尾,跃然而出,拱手向世显。世显始哑然一笑,顾谓麓村曰:‘今日君费心矣。’”再如记“两淮八大盐商之冠”的黄均太(即黄至筠)饮食之奢靡:“晨起饵燕窝,进参汤,更食鸡蛋二枚”。生此蛋之鸡,“所饲之食皆参术等物,研末掺入”,故鸡蛋“非市上购者可比,每枚一两,价犹未昂”。其奢靡程度,令人咋舌。

扬州盐商固然有生活奢靡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重才好士,提倡风雅,对文化贡献颇大。安麓村虽然富有奢侈,不足为训,但同时他也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收藏家。据《鉴赏类》“安麓村藏书多善本”条,安麓村藏书多善本,“精鉴赏,收藏之富,甲于海内,著有《墨缘汇观》”。又《鉴赏类》“安麓村刻书谱”条,他还重刻孙过庭《书谱》数石,并以重金请袁枚题跋。前引“安麓村为明珠鬻盐”条中还称赞他好士,“江淮间文士之贫而不遇者,多依以为生,麓村始终礼遇之,不稍懈也”。著名的马曰琯、马曰璐兄弟,“风雅好客,喜招名士以自重”,“尤为众望所归”。(《师友类》“扬州鹾商好客”)

马氏兄弟建有小玲珑山馆(即街南书屋),“土木丹青,备极美奂”(《鉴赏类》“马嶰谷藏灵璧石”)。他们在馆内广纳四方文人学士,“全谢山祖望、符幼鲁曾、厉樊榭鹗、金寿门农、陶篁村元藻、陈楞山撰诸名士悉主其家”。(《师友类》“马秋玉佩兮好客”)

马氏兄弟还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小玲珑山馆内建有丛书楼,据《鉴赏类》“马嶰谷半查藏书于丛书楼”条,丛书楼藏书多达十余万卷,马氏兄弟“或借钞,或转购,穷年兀兀,不以为疲”,“得论定一语,即浮白相向”,因此图书版本极佳,“所藏书画碑版,甲于江北”。

四、工艺饮食,独具特色

清代是扬州漆器的繁荣时期,工艺高超,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漆艺名师。《工艺类》“王卢仿周制”条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未,有周某者始创此,故名。”所谓周制之法,即著名的百宝镶嵌工艺。“其法以金、银、宝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石、绿松石、螺甸、象牙、蜜蜡、沉香,雕为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崁于花梨漆板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户、书架,小而笔筒、茶具、砚匣,五色陆离,真未有之奇玩也。”该工艺需使用多种贵重材料,作品易显充满奢华之风的庸俗气息。然在扬州,这种工艺却呈现出奢华而低调的艺术风格。因为扬州的艺人多以暗沉色为底,以凸显作品的端庄高雅之气。乾隆时期,精通此工艺的漆艺大师有王国琛、卢映之及映之之孙葵生。

扬州美食远近闻名,饮食文化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类》“各省特色之肴馔”条列举全国特色饮食,扬州名列其中。

再如“茗饮时食干丝”条记扬州人吃早茶、烫干丝:“扬州人好品茶,清晨即赴茶室,枵腹而往,日将午,始归就午餐。偶有一二进点心者,则茶癖犹未深也。盖扬州啜茶,例有干丝以佐饮,亦可充饥。干丝者,缕切豆腐干以为丝,煮之,加虾米于中,调以酱油、麻油也。食时,蒸以热水,得不冷。”扬州人读到此条,当倍感亲切,不觉莞尔。

此外,还有扬州名人食事的记载,如:王晴山宴百余人于平山堂,仁和(今属杭州)施石友作歌纪之;阮元宴梁章钜、钱泳于文选楼,“三老一堂”;左宗棠官至总督,念念不忘年轻时北上经扬州吃过的面。

如前所述,《清稗类钞》关于扬州的内容极为丰富,以上所述只是举一反三,管中窥豹,希望能引起扬州文化研究者对此书的重视。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金庸笔下的宝应刘氏宗祠上一篇:乡味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