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我注叶燮诗

2016-10-5 08:45| 热度:17250 ℃ |作者:何笛|来源:姑苏晚报|我要投稿

叶燮传世的诗歌作品,是其晚年亲自编订的《已畦诗集》十卷和诗集残余一卷,共十一卷,约五百来题。从写作时间来看,除了残余中部分诗稿写于宝应知县任上,大多数作品都写于罢官之后,是晚年的作品,其青少年时期的诗作,由叶燮自己毁弃, ...
  横山先生叶燮,清初诗人、诗歌理论大家,2017年是其诞辰390周年。
  叶燮的诗歌理论著作《原诗》,是“开一代风气之作”,被誉为和《文心雕龙》并称诗歌理论史上最重要的二部著作。
  叶燮传世的诗歌作品,是其晚年亲自编订的《已畦诗集》十卷和诗集残余一卷,共十一卷,约五百来题。
  从写作时间来看,除了残余中部分诗稿写于宝应知县任上,大多数作品都写于罢官之后,是晚年的作品,其青少年时期的诗作,由叶燮自己毁弃,大抵那些诗作是在不得已之时写的不得已的生活,时过境迁,连自己都不想再看,自然没有保存的必要了。
  从题材来看,山居生活、朋友酬唱、记游占了主要的部分,如与朋友的交往,提到的有一百八十多人,可见叶燮交友的广泛,其中不少是清初诗坛的重量级人物,与这些人物的交往,对叶燮诗学思想的形成与传播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体裁来看,有常规的律诗、绝诗,也有古风和自由体,有纪实有抒情,应该说风格多样,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
  有一本叶燮诗的注释,一直是我的期待,好让我等容易读懂,并有利于作相关的研究,可惜,始终等不到。
  有位长者一再动员我,注释叶燮诗的工作,最好由其家乡的学人来做,恰好又是我的研究课题之一,由我来做,是最合适的。我有点惶恐,以我的学养,能做得了这个工作吗?
  既然要研究,骨头再硬也得啃,我终于不再妄自菲薄,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任务。
  因为找不到电子稿,从去年四月起,我几乎放弃了其它的写作,一门心思投入,先进行文字的录入,古诗与别的文稿不同,打字的速度明显慢得多,特别是有些古汉字,用五笔字型打不出来,字又不认识,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读音,再用拼音输入法来打,这样的转换是经常性的,速度就尤其来得慢。更糟糕的是,有些字,普通的字典上还查不到,怎么办呢?只好先放在一边,做好标记,待全部打完后,再去图书馆的古籍部借《康熙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慢慢地查,总算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个字一个字地都找了出来,这个过程,就用去了几个月的时间。
  注释的过程,难度就更大,主要有二。一是人物,近二百个人物,只有近五分之一的人物,在网上能轻松查到,大量的人物,在网上是查不到的,得借助《中国文学大辞典》、《清诗纪事》之类的书去查,即使如此,仍然有个别人物无法查到,只能留以待考了。二是典故,古人的诗,用典是经常性的,限于读书的不足,有些典故根本不了解,当然更不懂了,查到的解释,有些与诗中的内容比较切合,有些似乎完全背离,这就需要分析甄别了,要根据诗的内容来判断,作出合乎诗意的解释,这是相当吃功夫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以讹传讹,误导读者,这与做学问的原则是相违背的。
  另外,许多生僻字,标注了拼音,以减少读者阅读的障碍。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叶燮诗的注释工作,就等着再作完善后,找机会出版,也算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吧。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乐在其中上一篇:秋雨细绵绵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