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入平安,是家长最大的期盼,前不久,扬州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推出了一种“平安卡”,孩子每天佩戴它进出校园,家长就能收到有关的短信。孩子进出校园报平安原本是件好事,可是,有不少家长不太乐意,因为这得收费,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每天都由家长准时接送,没必要办卡,然而,班主任们的话却让他们只得捏着鼻子交钱,有点“被自愿”的意思。 这不,提起校园“平安卡”,尤女士就气不打一处来,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准时接送女儿上学放学,这种通过短信提醒孩子有没有进出校门的平安卡,对她来说就是个“鸡肋”。 不办卡老师不乐意 一年120元的收费,外加30元押金,费用不算便宜。于是尤女士找到女儿的班主任,提出不想办卡,然而对方的态度明显不太高兴。班主任表示,如果不办“平安卡”将取消短信通知的功能,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的信息家长也收不到了。 无奈之下,尤女士只得花钱办了一张平安卡。据她反映,班上有将近一半的家长都跟她一样每天接送孩子,对于这种可有可无的“平安卡”,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更让人不解的是,同样的平安卡,其他学校的收费远没有这么高,有的学校只收50元。 情况果真如此吗?下午四点半,恰逢学校放学时间,记者来到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说起平安卡,家长们都意见纷纷。 家长们表示,虽说学校没有下发书面通知、强制家长办理,可“平安卡”跟孩子的作业信息实行了捆绑,他们只好乖乖交钱,这根本就是不合理。 “平安卡”其他学校收费不一 其他学校的情况又如何呢?记者来到宝应实验学校。一打听,这里也办理“平安卡”,但家长只需缴纳50元押金,学期结束后凭收费条退钱。 “平安卡”到底要收多少费用?和“校讯通”捆绑到一起究竟合不合适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联系上了学校和教育部门。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的一位负责人回应,“平安卡”是宝应县打造平安校园的重要举措,是当地教育局统一要求办理的。 “平安卡”替代“校讯通” 学校负责人表示,此前“校讯通”引发的争议较多,“校讯通”将会逐步淡出校园,而“平安卡”就是替代产品,是自愿办理。这位负责人坦言,“平安卡”每个月是得收取使用费10元,至于不办理“平安卡”就接收不到作业等信息,也是事实。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宝应教育局监察科,一位负责人明确表示,“平安卡”属于服务性项目,不可以强制办理。 “平安卡”统一收费 捆绑作业信息不妥 记者了解到,关于“平安卡”的费用,当地是统一的,每个月10元,部分学校只缴押金,是因为之前一次性缴纳了3年的“校讯通”费用,但实际只使用了1年,费用有结余。 至于不办“平安卡”就不能接收到学生作业的问题,这位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学校的做法欠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与学校进行沟通,寻求其它发送作业的方式。 “沟通”不应变相收费 今年年初,在使用10多年后,收费的“校讯通”正式被叫停。按照江苏省教育部门的要求,从今年春季开始,学校发送的各类短信一律不得收费。由于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尚未普及,扬州市目前并没有全面叫停校讯通,不少学校还在使用,但已经完全免费了,这一举措赢得了众多家长的赞同。除了免费“校讯通”,不少学校已陆续使用微信群、QQ群等免费平台来发布信息,这让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 “校讯通”禁止收费,用“平安卡”替代却仍要缴费,难怪家长质疑。学校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任何替代产品都不能变味儿。这件事情折射出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校讯通”退场之后,怎样才能让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畅通呢? 新闻评论员浩宇认为,没有手机的年代,老师也布置家庭作业,同样可以和家长沟通孩子。况且,目前网络如此发达,免费的QQ群、微信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学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而不应该让“沟通”成为变相收费的理由。向家长提供学生在校信息服务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转包给企业经营和承担,有教育搭车乱收费之嫌。教育部门应主动避嫌,家校之间的沟通完全可以实现“零成本”。 确实如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不能再让“平安卡”趟了教育乱收费的浑水。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