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8月,八国联军侵攻北京,慈禧仓惶西逃。次年,侵略军西侵,祸及灵寿县境,他们叱令灵寿知县,数日内向其供应大量粮食、牲畜和饲料。知县身材清瘦文质彬彬,却毫无惧色,断然拒绝了强盗们的无耻要求,并予以严辞斥责,凛然大义震慑敌众。 这位知县姓陈名肇麟,字漱泉,道光二十七年(1847)出生于宝应县城(今安宜镇)一书香门第。其父陈儒是一位贯通汉宋学派,兼晓西方新兴科学文化的大学问家。漱泉承其家传,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历游大江南北,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国为民的抱负。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后去金陵书局供职,继而又入徐州书院任主讲。漱泉广泛涉猎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增进了学识才干,后来成为博通六艺,精研古文,尤擅词章的江南才子之一。 数年后,漱泉奉檄去山西赈灾,他亲身感受到灾民的疾苦,在查实户口及发放救济钱粮时,不辞劳苦,宵衣旰食,一一亲自过问,不让贪官污吏中饱私囊。其后数年间,漱泉多有调迁,每到一地,他都恪守官箴,勤政爱民,百废俱兴。 光绪二十五年(1899),陈漱泉调任灵寿知县。灵寿乃穷乡僻壤,荒芜而多盗,百姓苦不堪言。漱泉到任后,力惩盗首,为民除害,对误入歧途者苦心规戒,并大力兴办学校,教育民众习礼知义,洁身自好。不出数月地方风化大为改观。漱泉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的种种罪行,深深为国为民担忧,亦有随时为国殉节之想。一日,他陪同来访的姨兄、探花冯煦拜谒陆清献祠,慨然长啸:“吾他日并列清献祠矣!” 联军强盗们在无耻要求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便丧心病狂地用绳索将成漱泉绑在马上,让马拖着他绕城飞跑,直拖得他血肉模糊,昏昏欲死。沿途民众看到自己爱戴的清官遭此凌辱,无不伤心垂泪。漱泉苏醒后,更为坚强不屈,决心抗争到底,对强盗们的严厉催逼不屑一顾,不发一言。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他监押在县署内。 让陈漱泉始料未及的是,时隔未久,即三月初一,清廷派员给他送来诏书,命他答应侵略军要求,“以礼迎犒”。这使漱泉深深陷入矛盾与痛苦之中,他不愿有辱民族尊严丧事民族气节而为虎作伥,却又无法抗命朝廷。他想,惟有自己一死,以保全民命了。当天晚上,他写下遗牒,托人从小路送达州府,他在遗牒中说:“连日洋兵纷至,西向力攻,自整治社会秩序,系大局决裂,若再接待供应,是以臣子助攻君父,私心何安?守土之义,避无可避,势处万难,只有一死。”时至深夜,漱泉写下一首《绝命诗》:“屈己全民命,捐躯表素怀,乡关渺何处,孤愤赴泉台”。继而,他拖着遍体鳞伤之躯,来到县署井边,面向东南故乡,跪拜再三,投身井中而亡。是年,55岁。 陈肇麟走了,人民没有忘记他,在他的死难地灵寿县、家乡宝应县以及直隶省城等三地都建立了漱泉公祠。 陈肇麟走了,带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留下《唐五代词选》、《宋六十一家词选》、《强恕堂文存》、《漱泉祠》等多种辑著,更留下他用热血和生命谱就的一曲“中华民族不可悔”的悲壮乐章!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