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褪色的准考证 ——写在全国法院系统首次公开招干30周年之际 这是一张普通的准考证,9×13公分的30克白纸已经泛黄,它已伴我近30个春秋,期间搬家数次,我总舍不得清理扔弃它,而是把它倍加珍藏。它是我人生转折的见证,同时也是建国以来法院人事制度改革的见证。 1985年的春天,祖国大地到处洋溢着改革春风。得知全国法院系统面向社会招录国家干部的消息,特别是不唯成份(那个年代进政法机关要根正苗红)。不具一格降人才,不需要单位介绍信,只要高中毕业证就行了,让在工厂已干了十年的我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在那个票证的年代,干什么都要介绍信,正是因为单位不同意出介绍信,使我几次与招干擦肩而过。 瞒着单位,赶紧把名报上,并顺利拿到了准考证,无论是否考上,我终于有了一个拼搏的机会。从报名到考试只有一月有余,因为不需要介绍信,这次报名人数多,还有应届高考落榜生参加,竞争力相当强,我已扔掉书本十余年,上学时正处文革期间也没有学到什么,心中确实底气不足。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肚里没货,赶紧跑新华书店,只要有用的书都买。那时女儿刚满周岁,家中地方又小,只能把女儿哄睡着后再看书,多少次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早上天一亮,怕背书影响家人,来到家北面的二里干渠的水杉林里来回背书,等回来吃早饭时,晨露已把双脚打湿。在企业里虽然是个中层小干部,但不敢在办公室看书,怕有议论,只能躲到仓库里,哪怕是半小时,也感到欣慰。工厂周末不休假,还经常加晚班,那时对我来说什么都不缺,就缺的时间呀,领导一安排出差,就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乘车的途中、晚上的旅馆里是复习的好机会。怕厂里知道,也不敢请假复习,考试的前三天,妻子带着女儿回娘家,老母亲借住到姐姐家,我知道她们为我争取一个学习的空间。 考试当天,我请了一天假。考场就在我原来的母校----宝中。当我跨进这熟悉的教室时顿有一种内疚感,我在这里虚度了初中、高中5年时光,现在快到而立之年又重新走进考场。第一场考下来,其他考生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试题,而自己利用空隙半小时,躲到校园树林里抓紧复习准备下一门考试。一天三门考下来,人困马乏,书一扔,好好睡上一大觉,第二天若无其事地正常上班。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正在外面出差,回来已很晚。成绩榜就在县城大新桥西边朝东的山墙上,我在昏暗的灯光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名子,成绩还不错。第二天我考进法院的消息不胫而走,我的师傅和工友都来祝贺,我连说“八字还没见一撇,还不知走成走不成呢”,心里也乐滋滋的。我顺利通过招干的听写、面试、体检程序,最后一道是政审,是组织上的事,我就安心地等待消息,大家也认为是“两只手抓田螺,十拿九稳”。 录取通知始终不到,一直到九月份,第一批招干的已到法院上班了才慌了神,一打听,原来厂里不放,政审不肯盖章,理由是未经过单位同意,尽管法院解释没用,使我错过了第一班车,心里异常难受。心想,自己是一个小工人,无特殊家庭背景,没钱没权,说不定早被人家挤掉了,家人和同事都在劝我,工厂工资奖金比机关高,不是一样干革命吗?我也只能老老实实上班,听天由命吧。 正当我认为没希望的时候,一个月后,突然接到录取通知,真出乎我意料之外。法院没有放弃我们,由于类似像我这样情况的较多,法院领导多次到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协调,终于把关节打通了。离开工厂时的那一瞬间,我流下了难舍的眼泪,那毕竟是我走出校门的第一课堂,让我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我朝夕相处十年的师傅和工友,使我倍加珍惜这份工作,让他们放心。 蓦然回首,准考证已泛黄褪色了,我也从而立之年快步入花甲之年,一起招干的同志都已成为法院审判的中坚力量。原来的工厂早已破产,与我同进厂的同事有的已经成了老板,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法院事业,但从不后悔,既然选择了法官职业,就要甘守清贫。准考证可以褪色,而我们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本色永不能褪。 作者系江苏省宝应县人民法院 梁永胜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