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学院上学已经两年多了,如果有人问我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日子里,有什么事情是让我最难忘的,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最难忘的肯定不是和某个大腕际遇,也不是和某个明星邂逅,而是第一次知道谢晋导演的电影《水乡的春天》竟然也是在我的家乡——宝应拍摄的!说起在宝应拍摄的电影,所有人都会提到《柳堡的故事》,因为这部电影在宝应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说到电影《水乡的春天》,很多人,很多宝应人,包括很多电影人也未必知晓。 在北京读书,我想我也应该算一“北漂”吧,和所有在外飘荡的人一样,游子的心最怕乡情的触碰!记得是2014年11月初的一天,我清晰的记得开学大概两个月吧,也是当下这个时段,那天上午的北京阳光特别好,透过教室的落地玻璃窗一直铺洒到我的课桌旁,我们一帮同学聚在导演系的大阶梯教室里听山爷讲中国电影史,“山爷”是同学们对陈山教授的尊称,电影学院一贯有对德高望重的老师称爷的习惯,那天的主题是中国的“十七年电影”,所谓的十七年是指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我们电影学院上课都是一边播放影片,老师一边讲解点评,期间偶尔也有同学会打断提问。电影还未播放,山爷就对我们说:“这一阶段的电影作品最浓重的色彩就是政治色彩,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多是解放区的农村题材为原型,而真正的带有文学色彩的爱情与军人的七情六欲的东西在那个年代的作品中是被列为禁忌的,所以应该是不允许的,唯一一部超越的就是电影《柳堡的故事》”,那一刻,我的心跳一下就砰砰加速了许多,等到电影播放,那熟悉的画面、熟悉的旋律让我就直接泪奔如涌了,电影里河畔的柳树、村口的风车、美丽的水乡风光还有“蚕豆花儿香啊麦苗鲜……”那悠悠旋律让一个离家多日的游子怎能撑得住呢! 课间休息,我告诉山爷:电影《柳堡的故事》是在我家乡拍摄的,我真没想到它在中国电影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和意义!当然,言语中的骄傲和自豪自不必说了,可山爷接下来的一句话一下让我懵了:“你是江苏宝应人?在你家乡还一部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你知道是什么吗?它和《柳堡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作品。”“我不知道。”“谢晋的电影《水乡的春天》听说过吗?”“没有!”“我建议你去查阅一下相关资料,作为一个宝应人,一个学导演的宝应人,连这部电影都不知道着实是不应该的,这部电影是谢晋的早期作品,比《柳堡的故事》拍摄要早几年,它的意义主要在电影内容的商业元素、经济元素,其实那时候国家对于经济建设是有思考和争论的,可惜……但你可以在这部电影里发现很多印迹,我们学电影史的目的其实也就在这里,你找时间好好了解一下这部电影吧!”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山爷又开口了“你不知道这部电影也很正常,它的知名度没有《柳堡的故事》高,很多搞电影的人都不知道,宝应我没有去过,但从这两部电影里可以看出你的家乡是一个风光优美,非常入画的地方,有时间你得邀请去看看哦!”没想到这次谈话竟然让我又遇见了一部在家乡拍摄的电影,我说这是我在电影学院最难忘的一件事,此时你应该深信不疑了吧!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我细说你也能猜到,那就是查阅《水乡的春天》的相关资料,从学校资料馆把影片的资料拷贝回宿舍,那个晚上一直到很晚我才睡觉,抽掉的烟足有两包,晚饭好像也没吃。电影里的自然风景和《柳堡的故事》十分相像,苏中水乡的特征十分明显,圩埂、小河、木桥、柳树、炊烟、还有那“人字山”屋顶的土坯房,电影是在五十年代拍摄的,因为年代久远,家乡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且我又太年轻,它和我对家乡的风景记忆是有差别的,如果说电影风景仅仅是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可接下来电影里的道具物件和民谣小调音乐直接就让我有了立即回家的渴望了,墙上的鱼戽篓、堂屋的八仙桌、四眼八叉的长条凳、玻璃罩的煤油灯、柳编的篮子、麦秸秆的草帽、竹编的筛子,对!还有青石的磙子和葫芦锯的水瓢,这一切和我儿时的生活记忆是别无二致的!以及那首“水汪汪,没有收,有女不嫁李家沟”的民谣小调明显带着家乡秧歌“格咚代”的印迹……电影是视听艺术的结合体,它在用画面和声音呈现故事的同时,其实也是对一个时代社会特征和一个地域风土人情最好的记录,说到这里,真的要感谢导演谢晋老先生了!是先生让我六十年前的家乡留在了电影里,成为一道抹不去的记忆! 提到谢晋导演,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之一,他的很多作品我一直作为学习资料收藏,尤其是《芙蓉镇》,很长一段时间我用它来做拉片作业。谢导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人物,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系,也就是今天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前身,1954年独立执导淮剧短片《蓝桥会》,他执导的长、短影片有20多部,如果说《蓝桥会》是他的导演处女作,那么《水乡的春天》应该就是他电影长片导演的处女作,如此重要而有意义的一部影片出自于我的家乡,我竟然不知道,你说这能不让人汗颜?但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迟了,可我毕竟发现了它! 家乡在《柳堡的故事》和《水乡的春天》两部电影里都留下了美丽的身姿!且这两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又有着如此高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以及还有一部《八仙的传说》也是在家乡宝应取景拍摄,电影除了让家乡的风物、人情和美景留下记录,其实更多是留下了时间,留下了所有家乡人的乡韵、乡愁!每次,当那块方方的幕布里映现出家乡的湖水、家乡的荷塘、风车、木桥、以及家乡的一草一木时,有多少在外的宝应人能不思念家乡?又有多少在家的宝应人能不更热爱家乡? 多少个夜晚这一切都在我心里挥之不去,让我总感觉我和电影之间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这两年,我一直谋划准备拍一部以家乡为背景的电影作品,并用它作为我的毕业长片作业,在那电影里有我家乡的人,家乡的事、还有家乡美丽的风景,因为我真的深爱我的家乡---宝应! 王龙翔,宝应人,研究生 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