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昔日徽商历史发展研究

2013-10-18 17:48| 热度:17703 ℃ |我要投稿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于南京。清初仍同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江苏;取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安徽。太平天国先后 ...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于南京。清初仍同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江苏;取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安徽。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民国17年,南京为特别市。解放后,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3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省会南京。 
  宝应历史上曾有人口断层
  古邑宝应汉代始称平安,南北朝时,因我县地处江淮战略要地,饱受战乱之苦,民众惊走入吴,土地荒废,江淮大地没人居住的地方达几百里。那时宝应一县仅二千多人,二百来户人家。中央政府只好保留县名、不设县衙、不派驻知县,民政司法事务由淮安府代管。 (第一次宝应大屠杀:隋末,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6 1 3 年 ,山东章丘的杜伏威率众反隋,四方民众纷纷响应。这支队伍浩浩荡荡,从山东南下,进入江淮。它的锋芒,首先指向隋炀帝的大型行宫所在地扬州 。安宜城正处在通往江都的道上,是江都的北部屏障,这就注定安宜城在劫难逃了。果然,杜伏威所部过山阳,直捣安宜。防守安宜的隋军士兵,以土城为掩护,与杜伏威所部展开一场殊死的战斗。历经数日,孤城无援,安宜终于被攻破。起义军进入安宜城内,大开杀戒,把守城士兵与百姓悉数杀光,安宜城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农民军还不解恨,一把火烧掉官民庐舍,大火之后,满眼断壁残垣,废墟一片,惨不忍睹。) 元朝末年,由于元朝政府长期轻农、抑农,加上洪水和战争,人口大量南迁,宝应境里几无人烟。这是又一个人口断层,现在的宝应人和秦汉隋唐的宝应先民没有多大联系。明朝初期,洪武帝诏令苏州、上海、嘉兴、湖州、杭州五郡没有田种的农民迁入江淮,到1376年,宝应人口只有2万多一点点。明朝洪武到万历年间,宝应人口从2万增到5万,这个时期也正是大量徽民东迁、徽商初萌的活跃时期。如果把金湖县境算在内,宝应就是和安徽接壤。不论从方言上分析、还是从流域上分析,历史上我们宝应和安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口一般沿流域迁徙
  古代交通十分不便,人口一般按江河流域迁徙。宝应南临长江、北接淮河,境内湖荡纵横,陆地稀少,可谓水乡泽国。勤劳智慧的徽州移民看准了这一资源,纷纷走出山间沟壑,沿江淮而下,东迁宝应,有的开沟放水,露出良田,这就有了如长沟这样以沟命名的乡村;有的移民垒土建圩、罱泥筑垛,这就有了如鲁垛、马圩这些以垛、圩命名的乡村。这些字的运用,不仅记录了一代宝应先民开垦农田的创业史,也见证了宝应先民曲折漫长的移民史,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宝应的自然地貌重新打理了一遍。 
  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宝应方言不同于吴越软语,而更趋同于安徽南部到淮河以北的方言,同属于“下江官话区”。从宝应向北一百公里,就会遇到“侉子”;向南一百公里就会遇到“蛮子”。而从安庆到蚌埠,我们走到哪里,听到的方言却那么耳熟、那么亲切,那么接近乡音。这就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宝应与安徽有一种割不断的联系。 
  大量徽商在宝活动的佐证
  大家也许不理解,二百年前徽班进京,奠基了京剧艺术,这载入史册历史事件何以与宝应人有关?徽班进京,其中有个三庆班,班主叫高郎亭,他是宝应人。高郎亭先生家住宝应县城北门外,安徽会馆乾嘉年间就设在北门外福元庵内。那时有大批安徽商人旅居、入籍宝应。徽州戏班常来宝应演出献艺,幼年的高郎亭常去看戏玩耍,因其聪明好学,被班主相中,从此步入江湖,游艺于梨园,成了京剧的开山鼻主。安徽会馆后来迁址到南城根路,光绪三十三年又创办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安徽旅宝公学”。安徽人能在宝应唱大戏、办学校,当时旅居、入籍宝应的徽商人数可见一斑。 
  宝应为什么有大量徽商
  扬州、苏州都是外商建设起来的城市。当我们今天研究扬州民居文化的时候,找来找去,一个徽商的汪氏小苑,就让它在扬州占尽了风光。不尽如此,扬州的白塔、扬州的个园都经营盐业的徽商有关。两淮盐督设于扬州,它北守淮安入淮水道,南扼仪征入江水道,为防私盐外运,清政府在仪征和淮安设有盐运督查机关。从淮安到仪征的运河故道,就成了徽商往来穿梭的经济动脉,宝应正处于这条经济动脉的中央。 
  昔日徽商今安在
  昔日的徽商纵横于五湖四海,从行商变为坐商,再由坐商变为行商,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他们早已融入当地社会,成了苏州人、扬州人、宝应人。自秦至今,中国一直实行“户禁”,现今世界上实行户禁的也只有中国在内的少数国家。古代的户禁政策要比现在宽容得多,以清朝为例,只要在宝应居住二十年以上、或有先祖葬于宝应、或在宝应置有一定田产,均可依《大清例律》入籍宝应,成为宝应人。外商来宝应经商,只要由商会或亲友作保,就可入住经商,无需办理《暂住证》。江淮大地徽商后裔杰出人物当属国家主席胡锦涛,他祖籍安徽绩溪,祖辈来江苏姜堰,开设“胡源泰”茶庄。宝应徽商后裔的杰出代表有民国开初第一任县长鲍执之,祖籍安徽和县,那时县长叫民政长。历任江苏省参议会参议员、宝应县商会会长,德高望重,名播江淮。其祖父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老师,其后代世居宝应。 
  结 束 语
  商界有“无商不成市、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城市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外商的介入。纵观徽商背景的宝应历史,我们更加理解和体会到,在宝应的经济生态中,我们与外商是一种共生关系,我们相互依存,互为有利,共同发展。一个没有外商的城市是可怕的城市、是一个必然走向沉沦的城市。回眸历史,展望未来,宝应人民一路风雨,万里征程。我们凭借着改革的春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时代的新画卷,写下历史的新篇章。今天的宝应正以腾飞的姿态迎接着四海宾朋,相信有了外商的到来,我们宝应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