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老县城探访记(二)
宝应县境内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有先人在此活动。到汉代时称平安县,后改称安宜县,唐朝上元年间,因有真如尼于县境获异宝供献于朝廷,唐肃宗特地为之改元称“宝应元年”,于是县名也改称“宝应”,此可见宝应是名副其实的“宝地”。史书中说它是“土田肥美,津渠萦绕,南北纷争,为粮馈取给之地”。表明自古它就是以农立县、农业发达之地。而由于它依傍南北京杭大运河,县城所在又因此成为工商业繁盛之处。早在中国的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就讲到与宝应相关的一段路程:从淮安府——宝应州——高邮,其中说到我的家乡“宝应州”时有这样的描写: “走了一天路程,当夜幕降临时,来到一个名叫宝应州的大城镇。居民信奉佛教……居民使用货币,都是大汗的百姓。他们靠工商业维持生活,丝产量很高,并且织成金钱织物。生活必需品极为丰富。”(《马可波罗游记》第66—67章) 是的,这里有大量的水产品、农产品、丝棉织品和各种手工艺品。今天,宝应莲藕、泾河大糕、宝应黑菜还被我戏称为“宝应三宝”。 现在,2011年春节的第一天,那座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并受唐代皇帝青睐过、被马可波罗记载过的千年古城宝应老县城就在我的眼前,我站在大运河河堤上可以俯瞰全城,鳞次栉比的灰瓦屋面使老城区保留了浓厚的古典情调,如果四周的城墙和城门未被拆毁,它看上去就像山西平遥古城那般状态。少数的1949年以后新建的楼宇打破了明清街区建筑柔和的天际线,显得不那么协调,然而,城市是活态的,新的与旧的总会交杂在一起,代表着它不同时代的足迹和风格,可惜的是那些新的建筑没有多少文化品味,大多数如火柴盒般的傻冒形态,只是其外部色彩都是惊人的刺眼,似乎它在用外表的光鲜遮掩其内在精神的缺失,以表明它在旧城区中属于崛起的新贵。 我和童年般那样,选个位置坐在大运河堤旁,看着河中南来北往的运船,船头插着欢度新年的红旗,船仓处有春联和红色的灯笼,船民们在流动的“家中”一样感受春节的欢愉。大运河是中国先人创造的奇迹,古老的宝应县城也是运河的骄子,历史上曾享受着大运河带给它的交通的便利和物资的繁富,《马可波罗游记》中说,途经宝应的南北大运河是这样一种交通线,它“是由许多河流、湖泊,以及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组成的”,“大运河这样宏伟的工程是十分值得赞美的。然而,值得赞美的不完全在于这条运河把南北国土贯通起来,或者它的长度那么惊人,而在于它,为沿岸许多城市的人民造福无穷。沿着运河两岸,也同样筑有坚固、宽阔的河堤,使陆上交通变得非常方便”。 真的,在京沪高速公路开通之前,我每次从宝应到南京,或从南京到宝应,自扬州以北走的路线都是在大运河堤岸上,小时候从农村家中进城时,也时常从运河堤下的小路步行,一边走,一边观看着河中的各式船只和起伏的波影,真的好惬意。即使在今天陆路交通发达的景况下,大运河上繁忙的船只还是显示出它恒久的地位和活力,水路运输毕竟还是迄今最为价廉或低碳的物流方式。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