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老县城探访记(三)
宝应老县城中有许多古街古巷古宅、古河古桥,还有文庙、朱家祠堂、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等,更有数不清的老地名,它们记录着一座古老县城的历史格局、空间功能、生活形态和运动方式,记录着大运河与傍河而立的都市关系,记录着许多令人叹息的人物和事件。陈琳、邓艾、袁术、荀羡、晁补之、韩世忠、乔莱、刘宝楠、周恩来等历史人杰在这里留有生活的遗迹。 兔年初一的傍晚,我从运河堤上走下来,寻访老县城的玉带桥、仓桥,又从县南街拐进水巷口,来到“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这里原先是周恩来外祖父陈沅的宅第,18间清代建筑大体上还保留了原状,周恩来9岁时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并与长他16岁的表哥陈式周同窗共读,据说后来当上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谈起在宝应县城的这段美好时光。 然后我走到老县城的中心地:鱼市口——大新桥一段,这里保留了20世纪60—70年代的风貌,自我记事起就是这模样,特别是它的东北角,小时候从北门大街进来,每次都在那里看小人书(连环画)。那时读小学,进城时妈妈会给我一毛钱,说一半买吃的,一半看小人书,每次我都把一毛钱全看了小人书,这样才可以从早一直看到晚,傍晚回家时,肚里的那种饿还记得很清楚。所以,这次我在这几户人家门口特别多看了几眼,那房子的形状甚至还有几棵树的位置都没有变化。在夕阳中,我走进窄长而古老的北门大街,再走到北门外大街,走到“铁桥口”,去寻找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泰山庙、泰山殿,可惜寺庙重要的建筑几乎都没有了,只有一两处偏殿也被住家占用了,有趣的是,我在北门外大街尽头处的一堆垃圾下,竟然看到一块石碑砌在墙体上,碑上面有“泰山××”的字样,那肯定是一块古碑,只是下半段还埋在垃圾中。 宝应老县城北门大街和北门外大街长达数百米,尺度、外形、房屋的整体风貌和几十年前相比都没有大变化,那样子应该还是清代的吧,只是路面的石板被换成了水泥的,还有就是房子的门口墙面多被改造了,房子的破损也较严重。特别是大新桥西北角曾经热闹非凡的“百货商店”竟然和我往年见到的一样,可惜在几年前的一次火灾后就变成了无顶的“废墟”,这一放几年任其残破而无人过问,其中原委让人颇费猜想。老城的衰落有时或许也是人们有意促成的吧!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