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即将被微软停止服务。想起年轻时的那些姑娘,我们赌气不说话,在MSN上用频频更改签名吵着架。那时候的我们单纯得像醉了酒。”2012年11月7日,微软宣布2013年第一季度将在全球范围内以Skype全面替代Live Messenger时,一位网友在他的微博上写道。 MSN是Live Messenger在2005年更名前的名字MSN Messenger的简称,自1999年出现至今13年来,中国用户一直习惯如此称呼它。虽然很快微软便发布澄清,中国内地的Messenger服务将继续可用,但行业内预计,这也只是一个过渡政策,网络上唏嘘哀伤的气氛已经无法阻止。 有人感慨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也有人开始怀念,那些模糊在远去的青葱岁月里的感动。从1996年ICQ问世开始至今的16年间,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改变着一代人的沟通和交流,而这16年,几乎是这代人全部的青春。 【我寻找你】——ICQ 1996年7月,四个以色列年轻人在使用互联网时,深感和朋友实时联络非常不便,于是成立公司,并于当年11月发表第一版ICQ,ICQ的意思是I seek you(我寻找你)。 恐怕连这四个年轻人自己都没有想到,一个改变世界的互联网即时通讯时代就此横空出世。网友们出于对这个产品的喜爱,如同传教士一般传播着这个产品,短短一年半的时间ICQ就拥有了超过1100万的使用者。 这个迅速风靡世界的软件由于使用操作具有相当难度,并且只有英文界面,所以并没有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中国大陆流行开来,它的使用范围仅仅局限在“网虫”级的大陆互联网第一代高手之中。虽然ICQ没有对绝大多数大陆网民产生直接影响,但它却深深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ICQ出现的第二年,马化腾便成为大陆第一批用户,并借此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咦,有谁找我?】——QQ 伴随着“嘀嘀、嘀嘀”的声音接连不断地响起,一个小企鹅图标开始在电脑屏幕下方不断地闪烁着,原来是有好友在呼叫。 “我从1999年开始使用QICQ,一开始就被这种一对一、一对多的聊天方式吸引了。”网民“blue”算是较早一批用户,1997年,马化腾和他的伙伴开发出OICQ。 1999年2月,为避免侵犯ICQ的商标使用权,腾讯将OICQ的名称改为QQ,这个名字本来是网友对OICQ的昵称,不想一夜之间却成了正式的新名字。如今,QQ在线用户也由1999年的2人(马化腾和张志东)发展到现在的上亿。 这只小企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现在大多数网民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QQ查看消息,有事情要跟朋友说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说一句“上QQ吧”。2011年春晚之前播出的腾讯广告,被誉为打动所有留学生的广告,视频和语音聊天已经成为联系在异国他乡游子和家乡亲人朋友之间最温馨的纽带。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群、圈子、卧谈会等等,“嘀嘀、嘀嘀”的声音成了最流行的呼叫。 【你有一封新的邮件】——MSN 每天早晨到了公司,坐在电脑前打开MSN,和挂在上面的好友们抱怨一下早晨的路况,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期间不时从MSN上收到老板发来的指令,和同事讨论计划、收发邮件。在许多年里,这样的过程成为中国各个城市办公室白领工作状态的集体写照,甚至至今为止,每天中午休息之前在MSN上针对“中午吃什么”话题展开的激烈讨论,依然是白领们津津乐道的回忆。 1999年7月22日,微软引入MSN Messenger服务,随着后期汉语语言的加入,MSN迅速成为大陆好奇的年轻人接触世界的一扇窗口。而由于它的国际化背景,MSN率先在外企白领中成为国际同事间沟通的工具,并迅速普及到更广泛的工作人群之中。 从1999年到2012年,关于MSN和QQ孰优孰劣的争论也一直喋喋不休。MSN一度是一线城市白领社交生活的“神器”,很多人还记得,那些年,小绿人领先企鹅爬上商务人士的名片,白领的闷骚气质在签名档上的彰显,台湾地震MSN断网给京沪白领带来的恐慌…… 不过,随着微软的一纸声明,一切终将成为记忆,关于MSN和QQ的争论没有结果,却已尘埃落定。 【我们一起上课吧!】——Skype 2011年5月11日,微软宣布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这成为MSN Messenger服务停止的诱因。 Skype是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具备即时通讯软件的一切功能,同时可以免费高清晰与其他用户语音对话,也可以拨打固定电话、手机,并可以实现呼叫转移、短信发送等功能。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迈克尔·鲍威尔甚至说“当我下载完Skype,我意识到传统通信时代结束了”。 当年,小晋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在香港教书,偶尔才回来北京。于是,他们的课堂就搬到了Skype上,每周二的晚上7点开始上课,她和另外一个同学就在宿舍里等着老师的呼叫。一起谈论课题,有时候3个人还能隔着电脑屏幕争论起来。 【你Q了吗?】——新浪UC、网易泡泡、搜Q 2002年前后,QQ“靓号”概念开始被追逐,进而使盗号行为蔚然成风,QQ号码正在成为网民的无形资产。时至今日,两个老网民碰到一起盘起道来仍然会报上QQ号码,并痛诉当年被盗号的经历。 就在此时,中国的门户网站们似乎也受到了启发,变负隅抵抗为主动出击,纷纷推出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新的软件成为一些敏锐的年轻人的“新宠”,他们在网吧里一个又一个地申请这些聊天软件的账号,并期望这些号码有朝一日它们能像如日中天的QQ一样,给他们带来财富。他们手握着一张张纸条,上面写满了UC、网易泡泡、搜Q等软件的号码。 这些门户网站也如同这些年轻人一样,希望这场大潮能够给他们带来财富。不仅仅是门户网站,许多城市都诞生了专属于自己城市的区域聊天软件,它们的名字不一而足,但大多与字母Q相关,一场互联网集体狂热的模仿秀风风火火地展开了。 最终它们纷纷倒在了腾讯QQ的脚下,成为了通往一个时代的铺路石。 【亲,包邮哦!】——阿里旺旺 简单的模仿复制已经无法撼动腾讯QQ的根基,创新成为觊觎这块市场的人们谈论最多的事情。 2007年1月,阿里巴巴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整合在一起,成为阿里旺旺。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聊天工具,而是可以实现寻找客户,发布并管理商业信息等功能的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商务沟通软件。 阿里旺旺诞生之后便迅速占据了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依托淘宝及阿里巴巴网站庞大的用户基础,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款商务型即时通讯工具,在QQ和MSN的围堵之下开辟了自己的疆土,以至于以“亲”为开头的淘宝体成功地冲破平台壁垒,风靡整个华语互联网世界。 【想加你为好友,同意回Y】——飞信 同样在2007年,在网络即时通讯软件风起云涌的背景之下,传统通信业巨头中国移动也将触角伸到了这块越做越大的蛋糕之上。它所走的,又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当网络拜年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短信拜年、电话拜年时,此时的中国移动,与其说是耐不住寂寞,倒不如说是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强烈地冲击。飞信不但可以免费从PC端给手机发短信,而且不受任何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与好友语聊,并享受超低语聊资费。 一时间通过飞信发短信成为年轻人节省手机话费的时髦新方式,而各种关于“用飞信发短信——一毛不拔”的段子横行网络,加速了飞信的传播,使之成为新的沟通时尚。 【有一个分享,请摇一摇】——微信 苹果的iPhone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让互联网从PC屏幕转移到了手机屏幕。 国外的Whatsapp等软件成为像当年的ICQ一样的先驱,由于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他们很快被模仿者超越,2010年12月米聊正式发布,很快它便成为智能手机必备软件之一。免费的文字及语音沟通不再拘泥于电脑前,而是可以随着手机移动到任何有网络的地方。 然而米聊的好景不长,当腾讯这个巨无霸携微信加入到移动互联网通讯软件的竞争行列之时,米聊便很难守住自己靠先行一步占领的市场。腾讯手握巨大的QQ用户资源优势,打通了QQ和微信之间的通道,米聊节节败退。 于是,大街上开始随处可见按着手机屏幕,把手机放在嘴边说话,过一会儿再把手机拿到耳边听的“怪人”,这样曾经被认为是“古怪”的行为正在变得习以为常。如果无聊可以“摇一摇”,没准还能撞上个匿名的大明星。 科技的进步不可阻挡。1年零9个月的时间,微信用户突破两亿,即时通讯在它的16年历史里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沟通是人类永恒的需求,沟通的需求使下一次变革必将更加来势汹汹。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