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饼,在我们宝应,每逢春节大家小户都要烙粘饼,又叫“年”饼,象征过年团圆的意思。其实粘饼,就是用糯米加工成粉,放在锅内烙成的团饼。如果锅内放点油烙成的饼,又叫油糍子,吃的时候蘸点白糖,真是好吃得不得了。 用来敬菩萨、谢天地、祭祖先用的又叫“子孙”饼。所以说有些人家宁可干糕、馒头不蒸,糟面饼不做,但团圆饼是必不可少的。敬菩萨用的团圆饼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宝塔形的,有七个大小不同的粘饼组成,底座一个比较大,向上每层一个比一个小一圈,一直摞上六层,最上面捏成元宝形状,叫元宝锭子。另一种是单个的大圆饼,有的人家为方便,图省事,干脆做一个比大碗口还要大的饼意思一下,用一根竹片子把元宝锭子和粘饼串连在一起,戗在佛柜上。除夕这天,一定要清除条柜上的杂物,香炉、烛台,擦洗干净、摆放整齐,香烛纸马、燃放的鞭炮一切准备就绪,迎接新年的到来。 其二粘饼的作用,一是打发“来客”应付门面用的,年初一从子夜开始,有送春、“跳财神”的人,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挂假胡须、身背黄布袋,装扮天官、财神爷模样,手持锣鼓,挨家逐户地上门,送财神像,说吉利话、唱新春词,有钱的大户人家,除了给粘饼、干糕外还要给喜钱。到一般人家,几个粘饼也就行了。 其三粘饼的作用,是自家留着改善生活和招待客人用的。春节一过,就从佛柜上把子孙饼接下来分散开,放在米缸内,一不上霉、二不变质,这是储藏粘饼的小秘诀呢。按照农村的规矩,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不吃圆子就吃团圆饼。其吃法有多种:一是粥锅内丢粘饼,粘糍糍的、香喷喷的,咬上一口饼,喝上一口粥,就一口煮黄豆花生,打个嘴巴也舍不得吐出来。二是打蒜汤、兑调料,碗内放点青蒜叶子、麻酱油醋,再挖上一勺猪油,把菜汤锅内煮熟的面条、粘饼装到碗里叫“藻菜棵内摸田螺”,如果加三个鸡蛋瘪子,口味更佳。三是开水锅内烫粘饼,蘸点碾碎的芝麻白糖,吃起来又粘、又香、又甜…… 宝应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之说。敬菩萨用的“子孙”饼,一定要到农历二月二这天吃,“活猴”就是调皮的孩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收藏的子孙饼拿出来煮熟,点烛焚香,燃放鞭炮,先敬土地神,后食用。吃过早饭,大人带着孩子去土地庙敬香,逛庙会,购买小型农具和日用品。 粘饼好吃,饼难烙,火难烧。过去农村家家烧大锅,燃料是稻草,烙粘饼时火大了,会把饼烧糊了,因为过年不能说“糊”字,要说“大花脸”;火小了,饼又烙不熟。有一年大人忙不过来,把我叫去烧火,开始表现还不错,小小的草把子慢慢地烧,先对着锅底子为中心,后向锅堂四周辐射。一锅的饼,个个都要受火,才能熟。就这么一锅一锅慢慢烧,时间一长,我就坚持不住了,不断地从锅门口站起来张张望望,问一声,还有多少饼未做呀?什么时候“了”?由于心不在焉,火烧大了,真的把饼烧焦了,大人恼火:“你这没出息的东西,怎么说出如此不吉利的话?”从此就把我烧火的资格开除了。 粘饼好吃,米难选,面难碾。首先要精选糯米、籼米。糯米的纯度要高、粘性要大,能选到香粳糯那就更好。其次是在糯米、籼米的比例搭配上,做粘饼的面是糯七籼三、八糯籼二也行。三是把选好的糯米、籼米混兑起来,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后捞起来沥干备用。再用舂碓的方法,加工成面粉。碓是一种古老的加工粮食工具。碓的主体设置,有碓槌、椎架、扶手和石臼组成。碓槌主体用的木料要粗大,直径20多公分,约2米长左右,在后端横穿一根圆铁棍或硬杂木料栓子,伸出两边,搁在八字型碓架两边两个木制或铁件的补赘(类似轴轮)上。碓搥伸向前端一头是丁字型,向下安装一杆碓杵,碓杵当头用圆铁篐勒好,安上几块小铁片做杵牙,又称碓嘴。碓杵一定要对准石臼的中心。操作时,人站在碓架后端,手扶前木架扶手,一只脚踩动碓槌主体的后尾将碓杵高高升起,脚一松,碓杵就落下,连续不断地升起落下,一上一下,将石臼中的米捣碎。一个用箩筛筛面的人,侧身屈坐在石臼旁,不时用铜勺从石臼中舀出半成品,倒在箩筛中再把未加工好的粗粒子还到石臼中去,动作要快,要利索,一不小心碓杵会碰伤你的手。舂碓的、箩面的,不厌其烦、慢慢舂、慢慢筛,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可见粘饼面难度大、费时间、花工多,人吃苦,是靠人工起早睡晚用舂碓一点点加工出来的。 “进了腊月门,年事忙不停。”做粘饼成了农村年味的象征之一。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