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宝应两代人绣出乱针绣产业,谱写29年非遗接力长跑故事

2017-3-7 09:14| 热度:19309 ℃ |来源:扬州日报|我要投稿

29年前,宝应退伍军人莫学春放下枪,拿起了绣花针,当起了“绣郎”。让他不曾想到的是,在他和儿子莫元国、女儿莫元花一家两代人的接力下,绣出了乱针绣非遗传承的新路径。在今年扬州“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女婿”颁奖典礼上,莫 ...

莫学春一家
莫学春一家

  29年前,退伍军人莫学春放下枪,拿起了绣花针,当起了“绣郎”。让他不曾想到的是,在他和儿子莫元国、女儿莫元花一家两代人的接力下,绣出了乱针绣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在今年扬州“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女婿”颁奖典礼上,宝应莫元花家作为“最美家庭”受到表彰。根据他们事迹编排的音诗画《乱针绣出一片春》,给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更让人见证了他们两代人29年的非遗接力长跑故事。
  弃与得
  放下枪杆子,拿起绣花针
  “开玩笑,我一个拿过枪的大男人去拿绣花针!”1989年,38岁的退伍军人莫学春怀揣着梦想来到常州,可没想到,亲戚却游说他去学乱针绣。原来,当时常州乱针绣正处于后继乏人的窘境,在乱针绣研究所的亲戚一眼就看中了莫学春。“不要小瞧了绣花针,做好了,这也是艺术的传承。”
  “学一技之长,做到无人替代。”回到家,思前想后,莫学春决定当一名“绣郎”。那年,他带着8名绣工走上了“取经之路”。在大师的指导下,一帮人埋头苦学,终于学成回家。
  泥坯茅草房内,莫学春办起了一个乱针绣小作坊。这次,乱针绣以它崭新的形式在宝应鲁垛镇活了起来,产品远销海内外。公司也从成立初期仅10万元的产值,到如今几千万的销售。
  传与承
  父亲身与行,感染下一代
  父辈们在老去,然而,孩子们长大成人了,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着父辈们的事业。
  莫元国和莫元花,打小就看着父亲忙忙碌碌。“那时候还小,不明白父亲忙的事,总想着能出去走走看看。”女儿莫元花告诉记者,长大了,她才明白,父亲所谓的坚持。
  犹记得当年,公司一度到了撑不下去的时候,是父亲莫学春的坚持,让他们一直走到了今天。“1995年,公司一下子就接不到多少订单了。”儿子莫元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心有唏嘘,高峰时五六十个绣工一起,都做不完订单,仿佛一夜间,行情就急转直下。
  一时间,众说纷纭。“总会有人识货,也总会有人喜欢手工传统。”莫学春的坚持,感染了家人。让莫元国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多岁时和父亲背着几十斤的产品走南闯北,但凡有一点希望,都要去意向客户门上询一询。
  行与思
  徘徊中顿悟,发展须转型
  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坚持了十年、二十年,他心目中所想的就不仅仅是把这件事干下去,而是怎样把它干得发光出彩。
  “世界瞬息万变,闭门造车是万万要不得的。”儿子和女儿这代人的新想法,给宝应乱针绣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寻名师,产新品,这是莫家团队的传统。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推出一件原创作品。挂在公司办公室的《丝路》,成为他们家庭响当当的作品,2015年获得了国家级“百花杯”奖,为业界所赞叹。谁曾想,莫元国为了这个不成形的想法,在设计公司一呆就是一个多月,无论从内容还是装裱上,都进行了创新。他们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创作成了这副金光闪闪的作品,既具备艺术特色,又具备了现代装饰画的新潮。
  在莫元花家庭和同行的努力下,在地方的重视支持下,扬州乱针绣文化产业园在鲁垛开园了,省级大师、市级大师、多名绣娘会集于此,鲁垛乱针绣俨然已成为扬州对外的一张名片。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