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他带动当地5000多人就业创业 朱军成:男儿郎执掌“宝应绣”

2017-3-9 09:17| 热度:10225 ℃ |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在宝应 ,有这样一位每日穿针引线的“绣郎”,绘画专业毕业后,偶然与刺绣结缘,毅然“弃画从绣”,并把刺绣艺术变成了产业,带动当地5000多人就业、创业。这名“绣郎”就是朱军成。当年他“弃画从绣”,历经6次创新,创造出十二针法、简 ...

执掌“宝应绣”的男儿郎朱军成

  在宝应 ,有这样一位每日穿针引线的“绣郎”,绘画专业毕业后,偶然与刺绣结缘,毅然“弃画从绣”,并把刺绣艺术变成了产业,带动当地5000多人就业、创业。这名“绣郎”就是朱军成。当年他“弃画从绣”,历经6次创新,创造出十二针法、简化操作方法,奠定了“宝应绣”的行业地位。他亲授弟子1200人,其中省级大师弟子4人、市级大师弟子27人。

  “弃画从绣”放弃铁饭碗

  朱军成主修油画专业,1989年,应同学邀请到常州旅游两天后,同学对他说:“我明天带你去看看我亲戚的刺绣工作室,你是搞绘画的,肯定会喜欢。”“刺绣有啥看头,不就是女人闲着没事做的一些针头线脑的活吗?”但朱军成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次不经意的邂逅,成就了他这一生的长厢厮守。在参观了刺绣工作室后,他感叹:“这些刺绣,比我的画还好。”他当即打算留下当学徒,却遭到了拒绝。“我们不收外地学生。”工作室老师说道。

  尽管求师不顺利,朱军成想学刺绣的欲望却更强烈了。经过半年的信件来往,他的诚心打动了对方,但对方开出了条件,如果能组织10人一同去学习,以后做加工则可考虑。当时人还比较保守,对于让女孩子单独离家去学习刺绣,一般家庭都不同意。于是,朱军成每天到这些姑娘家给其父母做工作,有的人家甚至去了十几次,反复解释。

  说服他人的父母固然不是件易事,但更难的是说服自己父母。乍一听儿子的想法,朱军成的父亲勃然大怒:“你一个大男人,不找点正经事做,这针头线脑的活,能有多大出息?”朱军成做过美术老师,教师工作意味着铁饭碗,但父母的强烈反对并没有动摇他。最终,他用诚意打动了父母,带着绣娘如愿到常州学习。

  师从陈亚先成就“宝应绣”

  在常州学习那段时间,朱军成凭借天赋迅速成长。当时当地的乱针绣主要做日用品刺绣加工,费时费工,有时厂家基本不赚钱。朱军成发现问题后,将原有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技术后可缩短60%的绣制时间。

  这一创举轰动了整个常州,也让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地“学徒工”闯出了名气。“当时一起学习乱针绣的一共4位男性,其中两位中途退出了。”朱军成说,姑娘们去学绣大多想要掌握一技之长,回来后做些加工补贴家用。“可在我眼里乱针绣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谋生手段。”

  也就在此时,艺术与谋生的矛盾让朱军成一度陷入苦恼。这一年,朱军成带领学员满师回来,在鲁垛创办了乱针绣加工点。也就在这一年,乱针绣的种子在宝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朱军成也由此走上了一条乱针绣创业创新之路。创业之路充满坎坷与曲折,朱军成萌生了放弃的想法。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苏绣国大师陈亚先,后者已退休,每星期只来研究所指导半天。当她得知这位颇有灵气、入行不久就创新绣法的年轻人想要放弃时,当即要收朱军成为关门弟子,并承诺每天用半天时间指导他。此后8个月时间,朱军成师从陈亚先真正学习了乱针绣。

  站在朱军成工作室的展厅中,他的刺绣作品《父亲》很多人都应该看到过,只是大多数人都把它当作了一幅油画。这幅作品是朱军成5次斩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作品之一,也是他成就艺术理想的印证。

  执掌“宝应绣”的男儿郎

  朱军成接触乱针绣,从入门到学有所成,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但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在他看来,学乱针绣进门容易做精难,即使没有绘画基础的初学者,经过半年学习,也能做出像样的作品,但只是停留在一般装饰画水平,经不起艺术推敲。要想做好乱针绣,成为大师,除了掌握基本针法合理运用外,还需要较高的绘画水平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应变思维,因为乱针绣讲究“活”,需要静心研究。在他之后,宝应出现了10多名“大师级”绣郎,在当地男人从事刺绣行业已不算稀奇事,“宝应多出绣郎”在业界传为佳话。

  朱军成的老领导、宝应中港中学原校长姜文亚这样评价朱军成:他在借鉴、传承常州乱针绣的基础上,融入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结合“苏绣”“湘绣”“扬绣”的工艺特点,在师法他人中常有创新,在继承传统中屡见新意,逐渐形成宝应绣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非遗项目“乱针绣”代表性传承人,乱针绣行业协会会长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朱军成,无疑是宝应这一传统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他是‘宝应绣’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的推动下,宝应乱针绣从原来的家庭小作坊逐步形成企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姜文亚说,繁荣发展的乱针绣产业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兴旺,使宝应成为全国乱针绣之乡,也催生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名人和一大批技艺能手。

  技如人品为人所敬仰

  朱军成的同学陈处景回忆说,1999年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他把临摹陈逸飞画作的绣品拿到展柜。这时来了位陌生人,他问朱军成:“你认识陈老师吗?你做这件作品是否经过他本人同意?”朱军成回答:“不认识,也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对方又问:“是谁画的绣稿啊?”“是我自己。”

  之后没多久,又来了一个人,那人拉了一把椅子在他的绣品前坐了下来,仔细观看后开始指点,哪个地方色彩不到位,哪个地方饱和度不够等等,朱军成很诧异,问:“你为什么这么说?”那人不客气地说:“这画就是我画的呀!”——这着实吓了朱军成一跳,他所仰慕的陈逸飞竟然就在眼前。陈逸飞问:“你的绣稿是根据什么打上去的?”朱军成回答道:“是根据当时国内的一个印刷品。”“你这个印刷品色彩太差,你能不能下午2点到3点到我住的酒店来,我给你几个国外的印刷品,你根据它给我绣两个吧!”

  “为了专致于创作,他很少出去应酬,也不会借名人炒作自己。”陈处景说,每次和陈逸飞、吴冠中老师合作,他都会按要求绣上画家名字和自己名字,画家通常也会在作品后面再分别签上自己的名字。“很遗憾,我都没有留下这些作品,也没有想着留下点照片,为自己做宣传资料。”

  因为他的人品和胸怀,他在业界为人称道。政府成立名师工作室,他不仅将政府给的薪酬贡献出来,还自掏腰包为工作室创造更好的条件。如今,宝应鲁垛镇已发展刺绣企业数十家,年创销售上亿元,成为全国最具实力、最大的乱针绣产业基地。

  记者 羌伊然/文 孟德龙/图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