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7位。据当代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地区董姓人口约976万,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人口总数的0.61%,在当代中国大陆地区汉族姓氏中排名第29位。 昨天,来自宝应的家谱研究学者高建础与东乡油坊头董氏二十二世孙董培虎、董培生等人用清代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编写的《董氏家乘》向记者讲述了宝应东乡董氏一族的来龙去脉。 元代迁至宝应,已历八百年 “我们宝应东乡油坊头董氏一族在此地居住近八百年了。”董培生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这一支的始迁祖名叫董时珍,据《董氏家乘》列传中记载,董公时珍,字秀炎,官中书令。元延祐(公元1314年至1320年)间,因土豪横肆,时珍公凛然持正諭之,与子慨、悌父子三人,由苏州阊门迁居八宝东乡,择射阳湖之秀色北来,广洋湖之清光南挹,波流环绕,灵气独鍾的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地带油坊头,置田建宅,落藉发展。” “董时珍也就成了我们宝应东乡油坊头董氏一族的始迁祖。我们一族在此地经过近八百年的繁衍生息,辛勤劳作,最终也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大族。从董时珍至今已有二十六世,人丁兴旺。别人也称我们为油坊头董氏。”董培生介绍。 曾三修家谱,目前正在编修支系家谱 高建础说,据光绪七年的《董氏家乘》谱序记载,油坊头董氏曾三修家谱。“分别是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至1644年),由董氏十二世祖文佳、十三世祖汉卿二公首次编修家谱;清乾隆十年岁次乙丑(公元1745年),董氏十五世祖都周、可嬉二公续修家谱,这一版的家谱依然还有保存,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破烂不堪,无法辨识了;还有就是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由十八世祖久之、逊之,十九世祖小梧、增高等开始编修,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编修完成的《董氏家乘》,共计二十部,每部共十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套存世的完整的《董氏家乘》。” 高建础告诉记者,自己从2010年开始,应董培虎、董培生等人的邀请,帮助采集油坊头竹中、赵家扬圈、天平杨田、孟田等地的董氏家谱资料,编纂《宝应东乡谦益堂董氏支谱》。“他们之所以邀请我参与编撰支谱,是因为我研究家谱文化数十年,在当地还算小有名气。更重要的是我岳母便出自油坊头董氏,我也算是董氏外枝,所以能参与此次编撰,我也感到非常荣幸。”高建础笑着说,“此次编撰支谱只是董氏部分支系家族的单方行为,所以并不能算是油坊头董氏大家族的第四次修谱。但我们在编撰过程中已经整理好了油坊头董氏一族的‘源流图’,这也为家族第四次修编家谱打下基础。” 堂号“谦益”,源自《尚书》 “据我们油坊头董氏《董氏家乘》中记载,我们这一支脉出自陇西。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得知,董姓在陇西郡为名门望族,与彭、李二姓都是陇西的大姓,三家同为宗亲,称兄道弟,且不允许通婚。”董培生介绍说。 高建础告诉记者,堂号,是指姓氏中某一支派或某一房的称号,反映着强烈的血亲观念。记录着本家族的荣誉,同时也能表现出一个家族的道德文化修养。“油坊头董氏堂号为‘谦益堂’,取名自《尚书·大禹谟》中‘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油坊头董氏一族的祖先希望借此来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会得到益处的道理,同时告诫子孙做人做事需要处处谦逊、谦让。” 家风强调俭约、辛勤、忠厚 董培虎说,作为一个生存了近八百年的大家族,油坊头董氏后人一直坚守着祖先留下的家风家训。“我们的家风是惟崇俭约;家法是惟督辛勤;家传是惟存忠厚;家训是孝父母,和兄弟,敬长上,睦宗族,供赋税,教子孙,力农事等。这些我们油坊头董氏后人一直牢记在心。” “我很小的时候长辈就告诉我,我们家族的祖先做官当忠于朝廷,体恤百姓;从商应诚信经营,积善行德。这才是我们家族在当地数百年来能成为望族的根本。我们油坊头董氏一族生活上应当俭约,读书和劳动应当辛勤,待人处事应当忠厚,这样才能保证家族的长久不衰。我们一直遵从祖先的教导,也会将这些优良的作风传给后人。”董培虎说。记者 宫鋆煜 文/图 责任编辑:方澹宁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