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阅读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作品,也特别喜欢观看电视连续剧《聊斋志异》中的每一集的聊斋故事,常常被作者、编剧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所吸引。参加工作后,由于自己长期从事宣传文艺工作,对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蒲松龄,字留仙,山东淄川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盛誉中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有诗作千首、词作百余首、文章四百多篇、戏剧三出、俚曲十数种、杂著五本,被当代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应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其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作者冲破当时现实的束缚,敢于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荧屏上播放了电视系列片《聊斋》,在全国广大观众中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该剧是中国内地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系列剧,由福建电视台编剧李栋于提出设想,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创作研究所组织拍摄,实行边拍边播的方式。 电视系列片《聊斋》,主要以蒲松龄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为题材,荟萃了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50个左右生动故事,最终播出47部共72集,分为上下两集的有27部共54集,只有一集的有16部共16集,两部组成一集的有4部共2集。让我没想到的是,剧中演员台词竟然多次有“宝应”地名的出现。这是因为蒲松龄与宝应有着渊源关系。 蒲松龄与宝应的渊源关系 宝应是蒲松龄的第二故乡。清康熙九年(1670),应同乡宝应知县孙蕙之邀,蒲松龄从山东淄川蒲家庄老家来到宝应县衙做幕宾,这是他76年人生中仅有的一次去乡远游,留下了《鹤轩笔札手稿》、《南游诗草》和八十多篇书启文告。 在宝应县衙做幕宾期间,蒲松龄主要是代写文告、书启,协理政务。在政务之余,十分喜欢收集奇闻趣事和当地传说的民间故事,他常常深入民间,听取宝应百姓讲述民间故事。每当百姓讲述一则故事,他则以一、二两银子相谢。 蒲松龄在宝应这些经历,为他日后返里创作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小说素材,写下了《席方平》《酆都御史》《伍秋月》等一篇篇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脍炙人口的文言短篇小说。特别是在《秦桧》、《席方平》、《聂小倩》等30多篇小说内容中,均带有相当一部分当时宝应社会背景的烙印和当地黎民百姓生活的痕迹,也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增色不少。 蒲松龄既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又是“中国微型小说鼻祖”。为了更好地传承蒲松龄的创作风格,打造宝应的文学创作特色,在“微”字上做文章,宝应县文联、县作协于本世纪初决定创建“中国微型小说之乡”。 在全国微型小说这座繁茂的百花园中,宝应微型小说创作应该说可圈可点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宝应就有多名文学作者涉猎微型小说创作。30多年来,宝应作者的微型小说作品陆续见诸于《人民文学》、《青春阅读》、《微型小说选刊》、《短小说》、《金山》等数十种报刊杂志。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宝应县文联在全国县级率先编辑出版了《宝应微型小说作者群作品选》,收录了30多位作者的50多篇作品,之后又于2002年4月推出了《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收录了50多位作者的90多篇作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微型小说界誉称为“首创”、全国县级文联组织出版微型小说作家群体专集第一家;之后,宝应微型小说作者陆续出版了十多本微型小说作品专集。 进入2007年12月,宝应在全市县级文联率先成立了“宝应县微型小说学会”,为全市县级第一家;2008年4月,扬州市文联在宝应举行了“扬州市微型小说之乡”命名仪式;与扬州市文联联手领衔主编《扬州微型小说22家》,填补了全国市级城市无微型小说群体作品集的空白;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扬州市文联、宝应县文联于2008年7月23日在宝应天元大酒店举行了《扬州微型小说22家》首发式,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向宝应县文联负责同志授予了“中国微型小说之乡”这一全国首个品牌。 宝应县社科联还于2016年成立了“宝应县蒲松龄学会”,吸纳了以宝应知名文化学者徐少奎为代表的20多位会员,专事研究“蒲松龄与宝应”的文章。 进入本世纪后,我曾在县“两会”上提出建立“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公园”的政协提案,得到了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到了2014年底,“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终于建成。 春游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春游》一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其意思是说,春天来了,如果不好好地赏春,除非他是傻瓜。我们知道,春天是万物苏醒的时节,春意盎然,满目葱茏,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在我国古代,人们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或聚亲,或约友,在大自然的美好春光里到郊外踏青、游玩,观赏名山、大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诗句,则很好地表现了当时人们踏青归来兴高采烈的神情。 清代书画名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春词》一诗中写道:“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全文46句内,嵌入了54个“春”字,给人以自然流畅、回味无穷的感觉,可谓是描尽春游、踏青时的美好风光。 受到古人春游、踏青的影响,我每年都会利用节假日时间到一些景点春游,一可以欣赏自然界的美丽风光,二可以锻炼身体、陶冶自己的心情,三可以写下这些景点的游记散文作品,以此可以达到一举三得之效。 2017年初春的一天,春光明媚,阳光普照。在如此美妙的春日里,我与夫人说,今天是个好天气,我们何不来一个宝应半日春游?她听后,积极响应我的建议。于是,我们经过简短的准备,骑着电动车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 在纪念馆门前的路边,眼前呈现的是“鹤苑”建筑外环境,就像一个经过浓缩的“微林园”。整个“微林园”引用了康熙年间宝应县署与蒲松龄游幕宝应相关的鹤轩、鹤亭、鹤泉、放生池碑记,以及蒲松龄故居藤廊等人文元素,独具情趣。 穿过“微林园”,便是“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它位于宝应县叶挺路73号。从外观看,这里应是一处清代建筑,其地理位置是西邻明清县衙,东接察院巷。据宝应县志记载:清康熙九年,蒲松龄应宝应知县孙蕙邀请来宝应任其幕僚。原住所已于清末重建,现存房屋格局与蒲松龄原住所基本一致,保持原貌。经全面修缮、维护和布展的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于2015年元旦开始对外开放。 我们首先来到蒲松龄住所旧址,整个布局呈“凹”字形,是一座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构成的三合院,楼上下共八间。仰头向楼上望去, 但见楼上内廊外侧有栏杆扶手;东西两侧为厢楼,厢楼靠天井一侧为板壁,开有窗户。房屋外墙为青砖,屋面为小瓦,东、西山墙为硬山顶。 馆内主题展览为“鹤轩留仙——蒲松龄游幕宝应觅踪”和“宝应书画家纪念蒲松龄作品”两个部分。 在一楼展厅,展览主题是“鹤轩留仙——蒲松龄游幕宝应觅踪”,主要分为“蒲松龄家世生平”、“卓著成就”和“宝地情缘”三个展厅。进入中厅,我们便见蒲松龄半身铜像。以前,我只听说蒲松龄在宝应的故事,但从未见过他的样子,今天见到铜像,感觉雕塑艺术家将其制作的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经过边房的楼梯,不一会,我们便来到了二楼展厅,展览主题是“宝应书画家纪念蒲松龄作品”,作者多为宝应当地的知名书画家。而在二楼的东西厢,还设有屋主人的茶室、书房,再现蒲松龄当年在此会友、读书写作场景。 据工作人员介绍,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于2008年被宝应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应县古城保护规划》也将其列为保护利用重点。 在结束游览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返回的路上,我就在想,难怪宝应有众多的微型小说作家、作者,并且又成功建成“中国微型小说之乡”,原来是因在这方热土上,曾经有“中国微型小说鼻祖”之称的蒲松龄,因蒲松龄在宝应县衙做幕宾时留下的痕迹,也因宝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