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宝应家电市场创造辉煌的“掌门人”周以耕,以他那神速的行事风格,书写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已耕岁月》,无疑在全县尤其在“50后”这代人中引起了非同凡响和强烈共鸣。我作为同期出版《从心出发》一书的同龄人,更是感慨良多。 人的生命里程,一如春华秋实,夏荣冬枯,所有的成长过程都源于苦难和磨砺。人生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挫折和不幸在所难免,凄风苦雨也是歌,只是世态炎凉演绎成了辛酸苦辣,悲欢离合。以耕以他那独特的人生品性,不甘沉沦,自强不息,坚持与命运抗争,用浸透人生的泪水和汗水耕耘着人生桑田,成为亲们面临困厄时的一米阳光。稍年及长,以耕又以那独特的人生智慧,将大道至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为家庭和社会担当其责,创造着事业上一个又一个辉煌,成为世人眼里一抹绚丽的彩虹。 人,都是要有梦想的。如果连做梦的念想都没有,人生将注定不会成为赢家。要相信每个人的心田之上都能开出好看的花来,都能灿烂如海。但一个人到秋季时收获多少,则要看你在春天时播种的希望有多少,在夏天时耕耘的诚意有多深。芸芸众生,富贵贫寒,不是谁都可以傲视乾坤的。以耕知苦识奋,砥砺拚搏,不愧是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富贵贫寒中的大赢家。 打开以耕的人生史册,便能领略到他的生活世界和事业天地是多么的艰辛、多么的不易。为了生存,他8岁开始编蓆子、搓草绳、打柴帘⋯⋯13岁开始打零工、做小生意养活自己;为了报答资助之恩,他在寒冬岁月徒步20多里,背上生活用品,下乡探望被揪斗的舅舅;为了培养妹妹,他省吃俭用,从13元工资中寄5元回家,还持续供妹妹读完初中;为了追求学业,他辍学后坚持自学,女儿出生时仍持之以恒痴迷在夜校里读书;为了企业崛起,他坚持艰苦创业,与其员工同甘共苦,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为了感恩社会,他退居二线仍在勤耕不辍,奔赴一线招商引资,为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出力流汗……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已耕岁月如此苦逼、如此执念、如此担当、如此高尚。 以耕一生命运多舛,却又奇迹频现。他从一个小学生,勤奋自学,跳跃式成为一名大学生;他把一个待业青年就业网点,励精图治,打造成全县同行业的企业龙头老大;他从一个普通职工,左冲右突,苦干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因为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所以他出的人生传记也极具本真风彩。 我们从以耕的岁月中不难看出,一个没有吃过苦的人,总会在某些方面有欠缺,比如他们承受的挫折和磨难的能力可能会差一些,艰苦创业的劲头和激情也可能弱一些。识苦才能知奋。我们如今不搞忆苦思甜了,孩子们大多生长在如蜜的世界,根本不知人生苦短、物力之艰。许多家庭对待孩子十分娇惯,往往“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过于溺爱。有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阔绰大方。久而久之,把一些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靠“啃老”生活的庸人,有的长到30岁了还不能“断奶”。这些人比照起以耕,怎不感到汗颜! 隔行如隔山。作为商界骄子,以耕竟能跨界书写长篇文学,不能不说以耕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其情其苦可想而知。从他书中平实无华、妙不可言的胜数来看,足以令人惊叹而被折服。因为文学的生命力存在于真实的人生之中。 以耕行文如流水,直抒胸臆,许多精彩片断都是一气呵成,许多际遇故事都是如临其境,读来怎不让人荡气回肠,怎不令人感动不已呢? 我们这代人的已耕岁月已成过往,但我愿与同龄人一起共勉:《从心出发》,度好未耕岁月每一天。 作者简介:张元顺,原任宝应日报副总编、扬州日报区域新闻主编、宝应县委党史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