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但留方寸子孙耕 感悟《已耕岁月》

2017-8-3 13:37| 热度:25902 ℃ |作者:陈进|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长篇励志纪实文学《已耕岁月》作者周以耕先生。人以耕名,书名亦耕,相映成趣,情独钟“耕”,不由想起《增广贤文》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两句格言,也想起宋代大儒叶适的《留耕堂记》一文。叶适说到,在他孩提时,家乡流传“但 ...

  长篇励志纪实文学《已耕岁月》作者周以耕先生。人以耕名,书名亦耕,相映成趣,情独钟“耕”,不由想起《增广贤文》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两句格言,也想起宋代大儒叶适的《留耕堂记》一文。叶适说到,在他孩提时,家乡流传“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两句谚语,直到后来读书、做官,一直熟记,并互相告诫。当他看到一位叫葛自得的人根据这民谚,将自己的宅第取名为“留耕堂”时,更加有所感悟,作《留耕堂记》来记述对这两句谚语的理解。
  细读《已耕岁月》两遍,愈加发觉其名曰“耕”的智慧。全书以自传体形式,用年少时的苦难、年轻时的磨砺、中年时的拼搏、壮年时的坚持、年老时的甘甜五个篇章,记录了作者跌宕起伏、先抑后扬的已耕岁月。
  仔细体会,“耕”是全书的精髓,贯穿始终,是统领全书的灵魂。
  贫而有志,耕食自立。作者童年时期,父亲蒙难。小小年纪便干起打柴席编织类劳力活,帮母亲分担生活重任。后来,在政治压力下父母离异,生活更加艰难。13岁的他直面苦难,卖水果、菱角、山芋。为躲避“红袖章”当作“投机倒把”地惩罚,凭勤快和精明在浴室中开辟出自己的生意领地,靠一只篮子一杆秤夹缝求生、自食其力。这对于现在的“富二代”“啃老族”们来说,无疑是不可想象的。作者把苦难比作成长的营养,用自身的辛劳和担当诠释了“贫贱忧戚,乃是玉汝于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的道理。
  学而有恒,耕读自强。作者年少时敏而好学,成绩优异,假以时日,定能学业有成。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小学毕业的他便离开心爱的教室。“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少年辍学成了他心中的痛,有朝一日重返课堂成了他心中的梦。参加工作后他更加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为了追梦,他每天晚上乘摆渡船往返于运河两岸,在夜校求学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甚至女儿降生时,还痴迷在学习的课堂上。他勤学不辍,孜孜以求,汲取知识养分,玉汝于成。机遇来临一举中的,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为理想插上了翅膀,为事业提供了能量,为人生增添了光彩。这本沉甸甸的《已耕岁月》,作者只读过五年小学,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对于当今享有优越学习条件的青少年来说,定会有更多的启迪。
  作者对读书追求有着深肤切骨的理解,当女儿考研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他运用法律知识,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节的申诉和抗争,迫使高校和教育部门收回成命,最终使女儿成功迈入名校深造,这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又一生动案例。

  搏而有方,耕道自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作者靠埋头苦干,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待业青年门市部迅速崛起,发展为全县商业流通行业的排头兵、享誉苏北大地的新世界家电公司,创造了宝应商界的奇迹!
  作者从小为了生计而提篮小卖积累的经商潜质和经营经验发挥了一定作用。究其成功秘诀,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以“耕”为名的企业掌门人,具有勤耕、实耕、苦耕、精耕的品格起了决定性的带头作用。耕者自有拓荒的勇气,上任后“还本销售”的初战告捷,成为本地吃“螃蟹”的第一人,为企业生存发展奠定了基础。耕者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企业当家人,他与职工同甘共苦。白天在工作岗位上,夜晚在出差路途中,与出差人员同住大通铺,与司机同为装卸工;耕者自有负重的韧性。因坚持原则得罪了私欲小人,这些人不分场合地污蔑他、打击他,他总是淡然置之,一笑了之;耕者自有奉献的精神。他放弃节假日忘我工作,甚至因深夜看守货物,寒气侵袭,导致昏迷七天七夜,险些丢掉性命。正如作者在书中写到:“搞好企业是责任,搞垮企业是耻辱”,这是我任职时的初心,这是我对上级组织作出的承诺,这是我对干部员工许下的誓言,这是我苦难岁月磨练形成的品格和意志,这是父母为我起名带“耕”字的期望!
  成而有节,耕心自得。走上领导岗位后,面对诸多诱惑,作者严于自律,不为所动。他将承租人送的礼金转为租金,他将被征地单位赠送的宅基地一口谢绝,他将业务单位给的回扣、红包累计达130多万元,每笔悉数上缴……
  有人说他“整”,不知人情世故地变通;有人笑他傻,不知给自己和后人留点东西。殊不知,这正是他的“精明”之处。他深知“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就是党纪国法,因此“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作者不忘初心,保持耕者本色。他清醒地认识到:我从苦难中走来,必须昂起头,挺起胸,堂堂正正做人,不辜负父母对我起名“耕”的意义。
  叶适在《留耕堂记》里说很多人都拼命想给后代留下多少财富,以为这样一来,自己的后人便生活无忧,其实“货虽留而心不足以留也。留之家,家不能受,留之子孙,子孙不能守,甚至刑祸戮辱,水火盗贼”
  无论是作者的父母将他以“耕”为名,还是作者将自己的奋斗史、成长史以“耕”为名,留给后代及读者的都是收益无穷的耕耘田地!相信读者诸君也能从中汲取其留耕的营养,真正爱自己的子孙,就将一片干净的方寸地留予他们吧!让小辈们在这改革创新的宜耕岁月,施展耕耘才智,收获耕耘硕果!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