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听说柳堡有位乡村教师名叫王垄,一怀诗才,少年老成,在宝应文学青年中堪称佼佼者。经年累月,这位青年才俊努力在诗中“追求舍生忘死的童话境界,营造天人合一的梦想祖国”,如今日臻成熟,有成百上千篇作品散见于上百种刊物,200多个奖项收入囊中,16部文稿集结出版,总计逾400多万字,名冠全省乃至全国诗坛和散文界。他是宝应本土建国以来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的第一人。 少年的王垄就有一个文学梦。他出生在电影《柳堡的故事》发源地柳堡乡下的小村,从小爱看小人书、旧小说,爱听乡亲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稍长后便萌生文学创作的念想,并付诸于在校作文、创办诗社的行动中。可以说,是乡土荷荡生养出他芙蓉般的文心,是革命故土红色基因点化他要为时代动真情。正如诗人所云:“衣胞之地是自己文学创作的源泉,艺术灵魂之根是自己无从选择也无法忘却的情缘。” 王垄的文学创作起步于乡土也成就于乡土。他1987年初刊登在《扬州日报》上的处女作《玉兔,向我们走来》,就是描写家乡兔年的。尽管稚嫩,但给他以无比的快乐和荣耀,并激发起更大的创作冲动,从此一发不可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校园诗歌运动中,王垄凭借在《诗刊》上发表的一首《柳堡少女》,得到著名诗人、编剧邹静之的经典点评,在校园诗坛风靡一时,引起了一场关于青春萌动的诗歌“骚动”。王垄这个散发着田园诗意气息的名字为众多诗人、大家所熟知、所钦佩。 多年来,王垄一直行走在故土的情结里,一直守望着河水里漫游的月亮,从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淳朴的语境里释放出来的都是源于灵魂深处的高贵血脉,富有个性的描摹中充满深情和思辨,喷发时洋溢着湿暖和坚韧,发表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以柳堡或乡土为主题。散文集《因为柳堡》是他对柳堡“根”的回忆,不拘守于故土,放大乡情于宝应、于运河,对着神奇的土地,抒泻着不一般的挚爱,而展现着当代柳堡人如杨柳般开放的情怀。他新近出版的长篇散文诗《柳堡风》,被江苏省作协列为重点扶持文学工程项目,带有史诗般的色彩,是一部生命与灵魂的交响曲,更是一份柳堡诗人“还娘乳”的大礼包。读来动人心魄,沁人心脾,令人心仪。 我是个长期从事文字的新闻人,不懂诗文,也很少接触诗人,但从工作岗位退下后,有暇翻阅王垄以飨我的3本诗文集,越读越觉得他的诗性味美,也领略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品位、执着而严谨的诗人风貌。在一行行充满灵气的文字中,看到诗人在岁月深处的检视、思索、姿态的呈现,那或浓烈,或朴素,或明丽,或深情,或温婉,或直接的笔触,为我们书写着亲情、乡情的温暖与亲切、善良和美好,闪烁着金字般的光芒,天成夺目,绚丽多姿。随着诗人的视野,感受着诗歌、散文世界中勤奋与耕耘、梦想与信仰的力量。 王垄热爱自然,把流淌着甘露的诗人情感与一年四季的24个节气融为一体,溶入到每个节气的细微变化里,写了《二十四节气》大型组诗,被《荒原》、《中国散文诗》、《星星》等杂志特别推荐。读了让人感觉到季节不再是季节,而蜕变成季节诗了。正是他心底蕴藏着诗歌火种,才有了长年专注于日常生存现场粗糙纹理的细细打磨与观照,才有了对不同季节生发的诗性。 在物欲横流、众目向钱看的今天,难得能有王垄这样在布满荆棘的路径上痴情写诗的明哲。他把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乡土作为诗人的天职,高擎诗歌的光芒,以率真的笔触,灵魂优美的诗句,升华人生哲学,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让人体会到渐趋边缘化的诗歌仍然坚挺存在。面对浑沌的世界,他不甘沉沦,敢于担当道义,用自己身上另一种器官或触须,直戳社会现实的心脏,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他的《冷空气》这部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诗集,可以说是一部光与影的传记,大有让人提神醒脑之意。他一改往日风格,侧重转向一个“怨”字,行文直通现实,显示诗人不是济慈的“抒情的夜鹰”,而是冷若冰霜的“猫头鹰”。这让时下一些小清新们都应感到汗颜! 经过岁月的淘洗,王垄早已明确作为诗人的责任和文学的价值,因而在诗作的选题和语言的组织上都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进而变成了一个豪气干云的饮者,一个关注骨头胜过肌肉的人,一个集诗、散文、散文诗为一身的实力派作家。作为一个从垄上走来的农民的儿子,能够如此,实属不易。我有理由相信,王垄会从垄上走向更远的田地。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