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评周以耕散文作品《廉亭下的追思》创作特色

2017-9-4 12:07| 热度:21518 ℃ |作者:何开文|来源:网友投稿|我要投稿

宝应“跨界”作家周以耕最近所写的《廉亭下的追思——悼念黄国华逝世一周年》,作品一经在网络上发布,便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阅读量攀升,纷纷点赞点评,反响热烈。赞赏作品中主人公黄国华是辽宁锦州人,在宝应而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地 ...

  文学评论︱忽如一夜春风来
  ——评周以耕散文作品《廉亭下的追思》创作特色
  作者:何开文
  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在一部哲学随笔集《西西弗的神话》一书中说:“文学是人学,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追问人生,拷问灵魂,让胸中有一种东西勃勃欲发。”因而文学为人们提供了存在的一种证明,证明人的存在的各种价值。比如,宝应“跨界”作家周以耕最近所写的《廉亭下的追思——悼念黄国华逝世一周年》,作品一经在网络上发布,便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阅读量攀升,纷纷点赞点评,反响热烈。
  赞赏作品中主人公黄国华是辽宁锦州人,在宝应而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地人,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中科院科研人员。文革中投身到宝应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直至退休,其精神可贵、可嘉、可颂!让我立马联想《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黄国华在宝应的官职与他在省部级工作的同学相比,可算微不足道。可他不为名不图官,埋头实干、敢于担当、破解难题、为民造福,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不逊其他同学,不过只是为的宝应这方土地。黄国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廉洁奉公的思想境界,诚实守信的处事风格,宽厚耿直的个人品格”在宝应人中有口皆碑,印象深刻。

  选材视觉独特
  所谓题材,主要是指为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为写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特指作家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素材,通常是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我们在写作一篇文章之前,选题十分重要。应该说,作者在本文中的选题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范例,值得从事写作者学习和借鉴。

  当今是开放的社会,人们不再像计划经济年代固守在家乡或由政府指定在某一位置上工作、生活。人员流动自由,区域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发挥作用,对社会、区域发展作出贡献。如何善待外地人?如何让外地人发挥聪明才智在异乡作出贡献?如何留住人才扎根异乡?本土人如何铭记这些异乡人?如何感谢这些有贡献的异乡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作者选择了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在“文革”中下放投身到宝应地方经济建设,对宝应作出较大贡献的黄国华事迹。黄国华虽退休回归故里多年,宝应人民没有忘记他,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哀思他,悼念他。说明宝应这个千年古邑的人民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从而较好地体现了作品题材的独特性。
  刻画人物巧妙
  有人说,文学首先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对此说法,我十分地赞同。文学作品,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吸收文学的表现和艺术技巧。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常常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
  《廉亭下的追思》作者在文中这样描写黄国华:进出厂门的人群中突然多了一个国字脸,中等身材,行为儒雅的中年男子。没有随行人员,人造革手提包随手拎着,与我们一同待渡、乘渡。阴雨天穿着胶靴,打着雨伞在泥泞中与我们一同跋涉。……他话语不多,偶尔向大家打一声招呼,说话慢条斯理,一口北方普通话很好听,很亲切,感觉可亲可敬。在那个年代,北大生的副局长与我们同来同往,近距离接触,不知哪辈子烧的高香有了这份福气。由此,我在敬畏的氛围中、在同舟共济中认识了黄国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普通百姓不敢奢望使用液化气,这也成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而在黄国华的努力之下,通过多层关系,攻克各种难关,成立了宝应县第一个液化气供应站,面向社会正常供气,从而使普通百姓人家也能使用上液化气,比周边县市提前进入用气时代。在普通家庭能够用上液化气,那是起到了颠覆了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作用。
  那时,黄国华在搞好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还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如经贸大厦、东方宾馆等项目,都是他的力作。至此,我充分理解了“人性之美”的深刻内涵:尘世的温情、人间的善良、家庭的温馨、社会的友爱,犹如阵阵春风吹散人们心头上的寒气,从而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把七十年末的黄国华身份形象,时代背景,行为气质,个人特征,工作态度,相处印象,交待得一清二楚。好的文学作品不在字数多少,而在于精致和巧妙的运用,以达到预期效果。
  体现担当智慧
  智慧,是一个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作品“一举双赢展智慧”的篇章里,作者对黄国华创办东方宾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主要为三个部分:一是因地制宜办起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东方宾馆;二是在东方宾馆内设立了全县首家东方游泳池;三是修建了富有景致优雅的江南小园林。宾馆虽不大,小巧玲珑,但它在宝应的名气却很大,许多外地客人慕名来此下榻。泳池虽不是全封闭全天候,但一进入夏天还是挤满了纳凉的、学游泳的大人小孩。园林则是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亭台矗立,鸟鸣花香。这些创新举措,彰显了黄国华的智慧才智,给宝应人民留下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在“破解难题显担当”的篇章里,作者在文中对当时宝应能源供应紧张,特别是电力供应不足,成为制约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等因素作出了很好地分析。为破解这一经济发展瓶颈,黄国华不坐办公室,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担当重任,破解难题,缓解全县电力供需矛盾,为宝应经济发展立了大功,得到各级领导的赞许和普通百姓的一致好评。
  作者的文章字数虽不多,但却较好地突出了黄国华的“智慧之美”,展示了主人公勇立潮头的风采。
  彰显文学之美
  文学,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是表现真、善、美的结合体。文学之美,则是言之有物,彰显人性之美,作家通过文字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让读者在读文字的同时,脑
  海里同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画面,供人们去想象和思考。
  我认为,作者在写作此文时,调动了自己所有的智慧才气,文学的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前不久的一天,我在微信里读到了周以耕发来的《廉亭下的追思》一文,读后就很快在微信里留言:“写的很好,尤其是开头更具特色。”
  写作界有一种说法,叫做:“头好文一半。”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如果开头写好了,那就相当于文章写好了一半。我之所以充分肯定文章“开头更具特色”,是认为作者将位于宝应县地税局南侧的“廉亭”十分巧妙地写进了文章的开头,如“每当我行至苏中北路宝应地税局的时候,不管是步行、骑车,还是开车总要放慢速度,或是驻足凝视一下梯道旁屹立的廉亭。……它历尽风雨,傲然挺立,居功谦卑,默默无闻,其品格像它的前主人公——黄国华。”由此读者不难看出,通过“廉亭”,很自然地让文章的主人公黄国华出场,对全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作者在其文章结束时所写的“廉亭是一个景观,是黄国华人生人品的写照,是留在我心中的一座丰碑!”不仅起到了文章的前后照应,而且还将黄国华的那种“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宝应这片土地”的无私无畏精神得以进一步的升华,更显示出作者的不一般笔力和文学才华。
  还有“黄国华带着岁月沧桑,舞着两袖清风回到东北跟随女儿怡养天年”、“这里有他青春年华的足迹,有他辛勤挥洒的汗水,有他难忘岁月的记忆,有他同甘共苦的同事”、“韶华来宝应,白发归故里,不免让人辛酸落泪”等一些文学语言和丰富的句式段落,无一不是在彰显作者的“文学之美”。

  蕴含勤廉美德
  何为境界?境界一般是指人的思想觉悟、精神修养和人生感悟,在不同的领域,便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因而境界又是给人的一种十分微妙的感觉。作者在本文中对黄国华的境界描写是十分的到位,也是十分的高尚。这已被作者用多个事例所证明了的。
  亭子被保留,“十八大”后被命名“廉亭”。2015年夏天,黄国华老人携夫人终于盼到重返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伫立在廉亭前注目很久,泪花盈满眼际。许久,哽咽着说:“命名廉亭,廉亭好啊!”看得出他喜欢这个名字,与他的内心不谋而合。他告诉我:“为了这块地方,出差乘火车从不买卧铺票,舍不得多花百把块钱,只能乘硬坐;到一个地方找旅馆要花很长时间,挑到便宜的旅馆才入住;吃饭专找小饭店、快餐店,只要卫生就行,有时买几个山芋充饥,既省钱又节约时间。”他说这话时显得很伤感,以往不凡岁月的浪花在心中翻涌,潮起潮落……
  “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的楹联给已泪流成溪的黄国华老人带来些许的宽慰。
  这段描述是作者的绝妙之笔。廉亭下说“廉事”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情景交融,情深意切,催人泪下。反映了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的巨大变化;反映了前期老一辈企业家艰苦创业、清廉奉公的思想境界;反映了一个外地老知识分子对第二故乡眷念和深情;反映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对风清气正社会风尚的渴望和赞许。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手捧一杯清茶,聆听一首音乐,阅读一篇美文,那该是何等的享受。”今天读周以耕《廉亭下的追思》的作品,是一种艺术享受,是一次心灵地启迪。它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品,又如一篇意义非凡的报告文学。其理由主要有四:一是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二是文字简洁,通俗易懂;三是事例详实,简略恰当。四是虽是悼文,其意义深遂。
  唐代诗人岑参在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廉亭本是一物体、一景观,在作者笔下却赋于了积极意义的生命。给人们树立了做人、干事、当官的标杆。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当今,《廉亭下的追思》给读者带来的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清新。

2017年8月29日写于宝应可人书屋
  作者简介:
  何开文,笔名可人学人。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闪小说学会副会长、扬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微信杂志《作家文刊》主编。
  1984年以来,出版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及学术论文达300余万字。已出版微型荒诞小说集《梦笔生花》、微型小说集《智商测验》、散文集《南京纪事》、文学评论集《评论者述》、诗集《紫藤叶》等17部;主编出版《扬州微型小说22家》、《宝应微型小说25家》等10多部。
  微型小说《战士与村姑》《短信事件》等十多篇作品荣获“黔台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二等奖等国家、省级奖;2013年被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授予“江苏省微型小说30强”,并获“2014—2015年微型小说创作双年奖”荣誉称号。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