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两访练兵场 陈丕显同志抗战时期曾先后担任苏中区党委副书记、书记,在宝应留下了许多足迹,陈丕显之女陈小龙于2006年5月13日专程来宝应,在原宝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友芳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射阳湖镇吉家舍,陈丕显同志的旧居前,拍照合影。 他们一行还到附近的原新四军一师练兵场旧址,同行的射阳湖镇原人大副主席徐贵祥同志,简要介绍了苏中大本营迁入射阳的有关情况。他说:一师部队在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没有练兵场地,因为射阳湖地势低洼,一年四季大片水网都是滚滚浪花,出门就乘船,想找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十分困难。当地农民蔡登泉、蔡登元、蔡登山兄弟3人在不久前的土改中刚获得一块高地,当听说子弟兵搞训练没有场地,老大和兄弟俩合计:“如果没有新四军,我们哪来的土地,现在部队有困难,我们理应全力支持。”但他们3兄弟只有15亩高地,还不够建一个训练场,于是又主动与邻村石仑庄刘士德兄弟协商,请他们再出5亩地,四人每家各拿出5亩上等良田,计20亩,供部队作为练兵场。 新四军一师广大将士在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下,在可贵的训练场地上,建起了打靶场,设置了天桥、木马、单杠、双杠,他们争分夺秒,苦练杀敌本领。训练场上每天杀声阵阵,一批又一批战士在这里受训后走向战场,在夺取全苏中乃至华中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英勇杀敌,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吉家舍新四军练兵场也由此载入史册。 1988年6月2日,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当年的苏中区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专程来到吉家舍,看望老房东。并亲临练兵场旧址,深情回顾和盛赞当年射阳老区人民献田给铁军建练兵场的义举。 时光又过去18年,陈丕显同志的女儿陈小龙再次来到一师练兵场旧址,她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在父亲当年走过的地方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里地,丝毫不觉得累,在练兵场旧址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魂牵梦萦油坊头 2007年2月13日,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六,宝应城乡到处充满新年气息。家家户户都在抓紧采购各种年货,准备迎接猪年的到来。这个时候,有两个人带着夙愿来到这里,他们是原苏中军区司令、苏中行署主任管文蔚与妻子朱竹雯的爱子管新凯,和南师大中文系教授陈虹女士。1944年底,苏中大本营从宝应西安丰南移到射阳湖的油坊头一带,那时朱竹雯也跟随苏中领导机关来到油坊头,这里有她熟悉的一草一木,这里有她亲如一家的父老乡亲,这里有她魂牵梦萦的无尽思念。总之,这里一切的一切,都在她的脑海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抗战胜利后,管司令和朱竹雯夫妇尽管人早就离开了油坊头,但他们的心却无时无刻不挂念油坊头,管司令健在的时候,曾多次下决心,再来油坊头,但均因公务繁忙而未能成行。 管司令去世后,朱竹雯对油坊头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她多次叮嘱爱子管新凯一定要在其有生之年带她再去一次,看看那里的人民,看看那里的巨变。母子定好2007年春节前一起去宝应油坊头。无奈她年事已高,行动困难,已定的计划又不能改变,只好让管新凯请陈虹女士同去,之所以要请陈虹同访,这主要是想弥补一个缺憾。 原来5年前陈虹教授写作《管文蔚传》时,朱竹雯曾想邀其一起去油坊头,将管司令当年在宝应百里湖荡指挥苏中的千军万马,夺得抗战胜利的历史写入书中,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这一段往来在书中也未能展现给读者。当此次陈虹教授随同管新凯在宝应县委党史办负责同志陪同到油坊头时,管新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给母亲打电话:“我已到油坊头。”朱竹雯嘱咐他,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回去向她多讲讲。 管新凯和陈教授在油坊头兴奋异常,他们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忘记了饥饿。他们在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旧址前,在新四军一师练兵场旧址前,在管文蔚、陈丕显等苏中领导同志原来的驻地前,一一拍照留念,并远眺《苏中报》社旧址思绪万千,久久不愿离去。中午,他们在射阳湖镇政府受到了镇长郝大明的热情接待,党委书记居殿功从外地打来电话,向管新凯同志表达了对管司令的怀念之情,对朱竹雯老人表示敬意,欢迎她再来油坊头。 管新凯还向宝应县委领导及有关部门赠送了《管文蔚传》《新四军的传奇故事》《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等红色书籍。 千里寻根石仑庄 2009年4月4日上午,一位来自北京的重要客人携家人来到宝应行政中心,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他就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副秘书长乔晓阳同志,在参与接待的过程中,县党史办负责人与乔晓阳同志深情地聊起了往事。 乔晓阳是新四军老一团团长,著名开国将军乔信明同志的长子,乔信明将军1934年10月担任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十军团二十师参谋长,在战斗中与方志敏同志一同被俘虏,在敌军监狱中受过长达3年的严重摧残,艰苦的行军作战中又曾双脚瘫痪。 1945年初,由于日寇对黄花塘军部进行扫荡,苏中军区决定把乔信明接到形势稍微安定的苏中根据地宝应地区来休养。一到宝应,钟期光主任就把乔安排在他住的石仑庄,钟期光主任专门派人为乔信明用毛竹和芦席临时搭起两间新屋,墙壁刷上了雪白的石灰,装上了玻璃窗,既明亮又卫生。屋外三面是湖水,湖旁柳树成阴,宁静而又舒适,还特地配备了两条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 1945年8月抗战胜利,苏中军区首长决定给乔分配工作,用轿子把乔抬到司令部,要他担任后勤部长兼政委,负责组织苏中军区后勤,乔信明在苏中军区后勤一直工作到国共谈判破裂后。这个时期他虽然不能走路,还是带病想方设法完成了苏北的后勤供应。 1945年11月底,乔信明夫人在宝应绿草荡的落潮堡苏中军区后方医院顺利产下红色后代,因将军当时的驻地是石仑庄,又是抗战胜利前夕,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故为这个幼子取名乔晓阳。晓阳的幼年时期是在战火中成长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幸福的。1963年9月,乔晓阳17岁,54岁的乔信明将军过早的告别了亲人,告别了他热爱的事业,他一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英勇奋斗,历经磨难而不衰,久经风雨而弥坚的崇高形象,从此定格在青年乔晓阳的记忆中。从那时起,他就逐渐变得坚强成熟起来,决心将巨大的悲痛和对父亲的不尽思念化为发愤学习,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用实际行动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1964年高中毕业,当年外交部急需为国家培养外交人才,在全国各大城市挑选优秀学生出国学习,乔晓阳被选派到古巴哈瓦那大学学习西班牙语。他记着父亲的教诲,“学习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学什么就要学有所成。”在异国他乡,他的学习出类拔萃。他在担任江苏省外办旅游翻译、亚非拉科副科长、宣传处副处长期间,凡西班牙语系国家的客人都由他接待,他的口译水平受到外宾的普遍赞赏。 乔晓阳自1992年2月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副主任,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主要负责宪法、国家法律行政法方面的立法工作。直至2003年3月乔晓阳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主任。 乔晓阳在百忙之中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出生地射阳湖,曾多次下决心要到自己的衣胞之地走一走,看一看,无奈公务缠身始终未能成行。 2009年4月初,乔晓阳全家受有关部门之邀,赴南京参加乔信明将军百年诞辰活动之后,直接驱车来到宝应,终于完成了埋藏心底多年的夙愿。这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自己的根在这里,在见到宝应县委领导同志时的第一句话就是宝应是我的第一故乡,石仑庄是我诞生之地,我的根在宝应。宝应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眼看到的地方,宝应人民用甘甜的乳汁喂养了我,宝应是我的福地。我永远不会忘记宝应人民对我父母的鱼水深情,尤其对我的养育之恩。今天,来到宝应,埋藏在我心底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乔晓阳表示今后将为宝应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