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农忙。金色的田野中,农机手们驾驶着一台台收割机、旋耕机来回穿梭,忙个不停,为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伴随着不断更新换代的大型机械,一代代农机手也在上演着田间接力,许多20多岁的小伙开始以此为业,大展身姿。 在曹甸镇康庄村,64岁的老农机手屈中山站在田头,看着年轻人驾驶着大型拖拉机为自家农田旋耕播种。屈中山说,前几年这些农活自己就能搞定。因为上了年纪,对大型机械掌控有些吃力,屈中山放弃了农机事业,承包了百亩农田。不过谈起农机,屈中山说,时代变化,老农机也和他们这些老人一样,跟不上农业发展的步伐了。 给屈中山旋耕农田的是同村农机手王成龙。虽然也年过半百,不过王成龙在屈中山眼中,还是当初和他们学徒的“年轻人”,至少现在还能干得动。王成龙告诉记者,为了抢收抢种,这段时间他特别忙,就连吃饭都得家人送到田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农活现在都得靠农机,干农机手也越来越吃香,只要肯吃苦,年收入还是可以的。不过毕竟已经五十多岁了,农忙期间,王成龙感觉身体还是有些吃不消。这几天,他特地把二十多岁的儿子也叫来帮忙,将来孩子愿意,准备让他“子承父业”。 如果说王成龙是农村第二代农机人的代表,那么杨成阳可以算得上第三代农机人了。11月7日上午一大早,杨成阳像往常一样,抓紧时间检修收割机械。杨成阳说,在农机这个行业,自己算是新手,两年前刚刚加入。这一两年,他对农机作业基本熟悉了。要想农机事业搞得好,光在本地作业还远远不够,还得跨地区,到外地去挣钱。这两年,在杨成阳的带动下,五六位青年人都跟他学起了农机。杨成阳说,今年他们还自己组建了一个农机小分队,马上准备组团外出作业。上午十一点,稻田里的露水干燥得差不多了,杨成阳带着队员开始帮村民收割,每亩田,农机手平均能拿到70多块钱的劳作费。 刘飞今年29岁,刚刚加入到农机作业行列。他告诉记者,自己去年还在工厂上班,没想到今年就变成了一名新生代农民。刘飞说,虽然开农机才几个月,但他已经决定以此为事业,在田间地头好好打拼一番。 记者了解到,目前仅曹甸镇,就有农机手2000多人,农机手接力棒正在农村大地有序传承。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农机手也见证了农业的大发展。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