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十方阁 陈立平 十方阁者,非风景名胜,历史遗存,乃鄙人住过多年的一间陋室,只有十平米,故戏称为“十方阁”。别看它小不点儿,却承担过卧方、书房、婚房和产房“四合一”的重任。今每打捞青春碎片,便会深情地怀念它。 上世纪的1952年春天,我结束土改工作,由苏北区党委调来宝应县委,分配在办公室工作,安排我一间住房,地点在今军民巷与五条街接壤处的一座小院,原系一家私人旅社,八个小房间,县委将其买下框进大院,改为宿舍,每人一间。和我同时入住的,有县农委书记姜耀东,合作部长顾宝昌,副部长邵连干、谢存心,指导员周建元、向积盛、胡继坚等同志。房间小,困难多,但大家都自觉克服,甘之如饴。因当时是解放初,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刻,一时无力建房,办公住宿都紧张。即以县委机关来说,也是没收地主的大宅院改建成的,前后四进,每进六间,加上厢房、耳房、厨房、杂房等共三十多间。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合作部、财贸部、监委、团委、妇联等八个部门,以及行政科、政交班、门卫、食堂、会议室等等。每个部门只有一两间房,人数较多的组织部、合作部也只有三间房。全部实行集体办公。办公用房紧,宿舍困难更大,有的三四人合住一间房,有的还住大通铺。县委书记周兴同志家八口人,只有三间房,其中一间用于办公兼卧室。两间住宿,老小三代挤在一起,其困难可以想象。
当时不仅住房困难,生活也很艰苦,全体同志都吃食堂,早晚萝卜干就稀饭,中午一菜一汤,每周才能吃到一次红烧肉。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人人都为建设新中国而忘我奋斗。上下级之间和同志之间的关系极为融洽,每天下班后,大家便凑到一起,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言归正转,再说“十方阁”。我自入住后,自认为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一是看书学习;二是写作。那时是“海日生残夜”,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人追求真理,渴望进步,向往革命成为时尚,看书学习的风气很浓。我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利用业余时间,在小屋里读了许多书,有理论的,也有文学的,尤其喜读苏联十月革命前后的一些经典著作,如《苦难的历程》《铁流》《静静的顿河》《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这些书中,充满了对旧制度的憎恶,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对夺取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充满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觉醒,塑造了许多先进工人、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读了使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更深化了理想和信念。 在认真读书的同时,我还努力写作。我是学的新闻专业,参加革命后,虽然改了行,但对新闻事业的爱好并未改变。那个年代,社会风气好,人心向上,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县委办公室每天都汇集不少这方面的信息。我就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写了许多新闻、通讯,发表在苏北日报、新华日报、扬州日报、泰州报、华东农民、苏北青年等报刊上,产生了一些影响。如发表在苏北日报头版头条上的《二十年来的愿望实现了》的长篇通讯,被改编成电影《水乡的春天》在全国上映;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长沟河两岸鲜花开》一文,被解放日报转载,该报又特派记者王树人来宝应深入采访,并和我合作,将其改成小说《不屈的人们》在解放日报上连载。由于写作较勤,我还被苏北日报、新华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 在“十方阁”读书、写作过程中,承县委领导关怀,1954年将我爱人从泰兴县委调来宝应县妇联工作,不久,我们即在无妆奁、无新衣、无宴席的“三无”情况下在小屋里举行了极为简朴的婚礼。爱人也是个书迷,两人在经历一段夜读夜写的温馨生活后,次年孩子出生。顿时,忙月子、忙烧煮、忙洗涤,忙这忙那,小屋成了“闹市”,其艰辛已不必赘言。就这样直到1958年,全国实行党政机关合署办公。县委由五条街迁至西门大院和县政府合并,我们的宿舍也随迁过去,这样才告别了“十方阁”的生活。 岁月如流,一转眼六十多年过去了,宝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流光溢彩,一派快速发展的景象,干部群众的住房也有了质的变化,但我对“十方阁”的记忆,依然挥之不去,它就像一段珍贵的影像视频,载着时代的印记,载着家庭的艰辛与温馨,载着青春与梦想,还时时在梦境中晃动、浮现。 安徒生说过,老人怀旧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快乐。回首过去,浮在上面的看似千般苦涩,沉淀下来的却又是万般芳香。希望这篇小文能够敲响经历过那些岁月人们的记忆之门,重作一次香梦沉酣幸福与快乐的漫游。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7年11月号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