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祖源 ——客从何处来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老母总是煮一碗糯米饭,然后倒扣在碗里,晚上放到厨房锅台上,嘴里叨念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也不放鞭炮,送灶仪式就结束了。要等到腊月三十晚上放鞭炮接灶。问她为什么要提前一天送灶,她讲“官三民四”,这是老祖宗留做官下来的规矩。 但是祖上谁做官,什么时候做官,在什么地方做官,又做的什么官,却说不清楚,只知道祖上在淮安做的官。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个谜,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客从何处来》,那些虽都是名人寻祖,但也勾起我草民寻祖的念头,以前工作忙,有想法没时间,现在有闲时,刚好万事具备,况且目前在宝应的梁民已繁衍五代,究竟从何处来,没人知道,也没人有此兴趣。水有源,树有根。带着猎奇和对祖上崇敬心情,扯起寻祖之航的风帆。 在与家人平时交谈中,略知一些零星信息。祖籍江西萍乡,老老太爷在淮安做官,是武官。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曾祖父带领全家迁徙宝应。祖父兄弟三人,两人定居宝应,祖父在县城中大街开爿鞋帽店。二祖父在小新桥到东首开织布厂,而三祖父去苏州,后无音信。父亲曾同祖父去江西萍乡祭过祖,在宝应仅有两支梁姓是同姓同宗,再别无其他同宗亲戚了。 根据《百家姓》中梁姓来源有三:一是出自赢姓,以国为氏。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子少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于秦,其后有梁氏。二是以邑为氏。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秦,居其地者以梁为氏。三是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代北拨兰氏,随着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中原,改为汉字单姓梁氏。而其它版本有关梁姓来源多达十三种,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史海茫茫,我姓又属哪一支,偌大的西瓜无从下口。 时常为之发愁,更为焦急的是金湖大嫂,想抱孙子心急,不知排辈如何,急着要求去萍乡寻祖,实地查找,对子孙后代有个交待。可偌大的萍乡到什么地方去找,而且时过境迁,尤如大海捞针不可取。女儿出谋,从网上找,多发寻亲贴,还真是一个好主意,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便捷又省力。贴子发了不少,回贴的没有,如同石沉大海,一腔热情又化为灰烬,付之东流。绞尽脑汁,无计可施,寻祖行程又一次搁浅。 甲午年四月,在陕西的三表姐回宝,在宝的表姊妹一起聚一下,最长的快八十了,而我最小也快一个甲子了,席间又谈起寻祖之事。二表姐回忆到,小时候在外婆家生活,每年过年,都要在堂屋祭祖,把祖宗的画像挂起来,画像穿的是朝服,年一过就要收藏起来,这些画像在“文革”时当作“四旧”全烧了。二表哥提出,如果老老太爷在淮安做过官,那淮安的县志肯定有记载,他的想法使我眼睛一亮,因为我查过宝应县志,凡是任过官的,在县志中都有痕迹,或许这个方法可行。 心动不如行动,几经询问,终于接通了淮安区档案馆的电话,咨询是否可查清朝的淮安县志,对方答要请示,因为涉及文物资料,后经请示可以,得到了准信,决定第二天立即去淮安。 淮安区距宝应只有四十多公里,一个小时不到的行程,淮安区档案馆在区政府的最西边一幢旧楼里。查阅室就在一楼,刚好才上班,查阅档案的人不多,说明来意,要查询清朝淮安县志,接待的女同志上楼请示,答复要等某主任,没办法,只好在阅临览室里静候。 这时查阅档案的人陆续来了不少,有查工作介绍信存根的,还有查结婚登记原始档案的,大家看到我一个外乡人是查县志的,感到奇怪,这可能是档案员这么多年遇到的第一个,否则也不会要请示再三。约过半小时,某主任到,首先问我查询目的,一时语塞,不好说祖上在淮安做官,是来寻祖,可是连名字都不知道,这不是笑话吗?灵机一动,宝应泾河、曹甸历史上是属淮安,解放后才划归宝应,我需查询历史变迁情况。某主任才叫我填写查询表。 查询表很详细,除身份证号码等个人资料外,还有查询目的,查询内容,要工整填上。目的填上为论文备材料,内容查询清光绪至民国初期的淮安县志,根据推算,如果祖上在此做官,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太远了谈不上。 不一会,八卷《续纂山阳县志》放在眼前,档案员关照,看完再换。县志全是复印件,为保护文物是对的,可惜装帧未按古籍要求。静下心来,一页页的漫漫查阅。淮安清代为山阳县,《续纂山阳县志》成于民国十年,历时十年五月共24卷,记载从同治十二年至宣统三年共四十年的山川风民物赋役诸大端粲。 查阅室阴暗潮湿,不时蚊虫干扰,也顾及不上,当查询到第五卷官职,在武职中终于揽到踪影。梁宝田,萍乡人,光绪二十八年在总督漕运部院军门任左营都司,这和现掌握的资料基本吻合。籍贯:江西萍乡。武官,任职时间光绪年间,地点淮安,整个县志任文武官的就是一个姓梁的,看来八九不离十,掩不住内心的激动,又继续往下查,总想再查一些相关资料,无果。赶快请档案员复印有关资料共八页,收费八元,交还档案馆,向家人报信。 多年的心愿总算有个眉目了,离开淮安县城,路过总督漕运部院遗址公园,缅怀先人工作过的地方,沉思片刻。沧海桑田,朝代更迭,铁打衙门跑马的官,不变的只是门前无言的石狮和勤劳善良的百姓,守候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寻祖源,几叹路遥茫茫。今获佳音,再鼓寻祖之风帆! 梁永胜 作于甲午年秋丁酉年冬修改于宝应安宜半瓶书屋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