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打稻囤 文/郝立良 西方有句谚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们中国,新春佳节,每个人都有自已心中的年味。而在我的家乡——宝应县曹甸镇绿草荡畔,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年味就是大年三十晚上打稻囤。 打稻囤的年俗也不知是何人发明,从什么年代流传下来的,但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却是我们家乡每逢春节大年三十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做豆腐、蒸馒头、炸炒米、搓汤圆、年夜饭、放鞭炮、穿新衣、压岁钱、逛灯会……以外,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稻囤。大人们在忙完上述事情以后,就是把家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用我们家乡的特产蒲草做成的小蒲包,里面装满雪白的石灰粉,将包口用红绳扎起来,从室内到屋外,再到房前和屋后,再到猪圈和鸡舍,特别是亲朋好友来拜年的大门前,逐一打上方整对称的白色的稻囤花。然后一家人欢聚一堂,吃水果,嗑瓜子,看不可或缺的年度盛宴——春节联欢晚会。 听老人们说,打稻囤其实就是期望在新的一年,能够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稻囤子打得多,来年粮食就收的多,里里外外都是稻囤满仓。另外用石灰粉打稻囤,也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石灰粉有消毒杀菌的功效,预示来年一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吉祥。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过年了,大年三十,我就早早想着能尽快拿到压岁钱,吃到大糕和果子,但我的父母告诉我,必须等到打稻囤以后,上床睡觉前才能发压岁钱和大糕果子。可见打稻囤这一年俗在上辈人心目中的位置。 其实,大年三十打稻囤这一年俗和年味,只是反映了勤劳朴实的农民祈望来年丰收丰衣足食的一种美好愿望。过去,逢年都打稻囤子,打的到处都是,但仍然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生活。年年望着年年好,来年还是破棉袄。只有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中央,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打响扶贫脱贫攻坚战,率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尽管现在那密密麻麻的稻囤子在农村不见或少见了,但人民群众的生活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打稻囤的年味让我铭记在心,回味无穷!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8年1月号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