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彭城堂”《刘氏家谱》 刘师恕 刘,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52位。据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刘姓人口总数约为6770万,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人口总数的5.34%,位列姓氏人口第四位。昨天上午,仪征化纤退休老干部刘延高通过“彭城堂”《刘氏家谱》,向记者讲述了刘氏一族的迁徙历程。“彭城堂”刘氏祖先为汉高祖之弟刘交,宋代迁至宝应,康熙进士刘师恕是刘氏家族的名人。 源于祁姓,出自丰县 祖先为汉高祖刘邦之弟 刘延高告诉记者,刘姓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谱中记载,祁姓之刘,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 刘延高称,据家中清代光绪年间编修的《刘氏家谱》中记载,他们这一支刘氏出自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祖先为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据《史记·楚元王世家》中记载,刘交随刘邦一同征战天下,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封弟弟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 “刘交是位文武双全的藩王。受封之后,息武兴文,将原来的同学穆生、白生和申公都请到楚国担任中大夫,刘交曾为《诗经》作注,号称《元王诗》,成为当时《诗经》学中的一个派别。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刘交去世,谥号元王,后人称之为楚元王。我们的堂号‘彭城堂’也是由此而来。”刘延高说,自刘交之后,彭城刘氏越发壮大,到了晋代时彭城刘氏与琅琊王氏、河东柳氏、清河崔氏等并称为天下最有名的名门望族之一。 宋代迁至宝应北乡 康熙进士刘师恕最有名 “我们这一支刘氏族人,在南宋建炎年间迁至宝应,我们的始迁祖名为刘楫,他当时带着家人落户于宝应北乡龙首村,在此建立庄园,开垦田地。可惜不久之后,此地便遭受兵乱,我们刘氏建立的庄园也毁于一旦,族中子弟纷纷四散避祸。当时成为一片废墟的刘氏庄园被当地人称为台墟庄,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刘延高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时四散而逃的族人不断繁衍生息,人口也越来越多。如今,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宝应“彭城堂”刘氏一族已经遍布宝应的城区、东乡、下舍、鲁垛等地,有300余户千余人。 刘延高告诉记者,宝应刘氏一族最有名的当数康熙年间的进士刘师恕,他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曾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顺天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内阁学士协理直隶总督事。如今,刘师恕的故居在宝应南街,室内有乾隆题写的牌匾,门前立有石牌坊。刘师恕死后葬于宝应曹甸陶河,如今是宝应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文重教 为官清廉 家训以道德树立好人格 刘延高说,作为一个传承了近千年的大家族,宝应“彭城堂”刘氏一族的祖训,要求子孙后代要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能做到有礼、有节。以孝为先,廉洁自律,坚持平等和谐,事业、家业才能发展传承并走向辉煌。 “师恕为官之时,非常推崇同朝‘天下第一清吏’(康熙赞誉)张伯行所著《却赠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刘师恕也一直以此为鉴,严格要求自己,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刘延高说,刘师恕的行为符合祖先要求的以道德树立好人格,规范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德树人、以德树志,“彭城堂”刘氏一族后人,也继承了先辈传下来的优良家风。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