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明代宝应人物论稿

2018-3-12 09:12| 热度:48332 ℃ |作者:赵昌智|来源:绿杨|我要投稿

清代宝应人物荟萃,儒林、文苑均不乏佼佼者。特别是清初,这里出了状元王式丹、翰林院侍读乔莱、一代大儒王懋竑、朱泽沄,还有众多悲歌慷慨之士,如成明义、施光祖、潘煜如、王玫、徐宗道、孙世勋、郑在湄、王岩、乔迈、朱宣、丁敦等一应 ...

  王补庵,名有光,字宝我,少工举业,不得志于有司。万历四十八年岁贡,官宁阳县训导,转临城教谕,提学御史宁光先,试其文,为六十五学之最,升苏州教谕。致仕归,闭门吟咏,不与世事,年逾九旬,曳杖逍遥,著《补庵集》,未刻。《平旦》诗云:“凉风达曙听鸡鸣,一夕单衣适体轻。稳卧沧州孤兴冷,笑看清昼百忙生。摧残老病秋偏早,愤激穷愁昼未成。晓起虚窗犹挂月,朦胧素影散幽情。”《偶题》诗云:“一回痛饮一狂歌,谁识山居意若何?天地阔来容笑傲,居诸闲处任消磨。片云落涧同秋冷,倦鸟投林傍晚多。八十年华堪一笑,东溪尺水稳渔蓑。”虽则一写于在任,一写于致仕,其心境大体相似。
  王文玉,名玟,孤愤嫉俗,罕与人交。酒酣则歌呼呜呜,世人莫知其故。赋诗远宗李长吉,近学徐文长,四十左右即殁,临终前,将遗稿一册托付给友人汤启祚,说:“后有知我诗者,录一二首则可以传矣。”可见,对自己的诗还是很自信的。《野兴》诗云:“荒村风候变朝昏,雨后秋寒刺客魂。碧嶂全疏天外影,幽花自照水边痕。居人不解留王粲,渔夫何当问屈原。尘榻依然清梦断,无穷愁怨属芳荪。”“冥冥高雁适南游,蒲荻声前坐晚愁。人待河清生白发,事成天远付沧州。几家落日蛩相唤,一片孤云水独留。待得布衣身愿了,鸱夷还泛五湖舟。”诗中充满着一股不平之气。
  从《宝应耆旧传》等著述看,明代宝应能诗者甚多,惜乎多已不传。诗中也不仅仅抒发个人胸臆,有的还可作为一段史实来读。郑宣溪,名䌽,字崇实。正德间中南畿乡试副车,举乡饮宾二十七次。他写有《水南新庄避倭五古》《复过海冷溪避倭五古》《倭寇犯邑诗》等,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明代宝应出过一批有名的书家、画家。袁复、陈昇都是洪武年间因工书而被荐举的。明初,与文学的台阁体相呼应,书法也呈现台阁体倾向。其直接原因,是统治者出于内外承制的需要,召工书者入宫,负责缮写诰制、诏命、玉牒、册宝、匾额等,尤其是书写内制者,更被授为中书舍人之职。袁复、陈昇,都工晋人书法。荐举后都任中书舍人,大概发现他们的才干,又另有任用了。不过,永乐迁都后,江南一带台阁体书风渐淡,特别是吴派画家崛起后,主张“书画同源”,强调张扬个性,书坛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朱日藩当属其时的代表书家之一。明自孝宗以来,天下文士皆宗李梦阳之学,东南亦歙然归之。日藩之父应登是个中主将。而日藩独肆力于汉魏六朝间,探求本源,辅以初唐,自出机杼,不落人窠臼。书法上也出于同样主张。当历仕南都时,结清溪诗社,人以谢玄晖拟之。虽然公务繁杂,簿书盈案,但不废写诗作文,挥毫泼墨,求文的、求字的络绎不绝,得一卷轴,视作珍宝,称为三绝。当时在南京日藩与盛时泰齐名。盛,善隶书,小楷学倪云林,行书学东坡、米芾。稍后于他们的著名书法家詹景凤称朱日藩书法:“巧自成趣,非草草作者,第骨气稍近脆”;称盛时泰书法“入圣散僧”,这是借用黄庭坚评杨凝式“散僧入圣”来喻盛,评价高于朱。
  朱日藩有个比较优秀的弟子郑化中,字子极,号狄云。少年时曾游日藩之门。家庭贫寒,冬天夜读,常以鸡毛覆足取暖,直至天明。工诗。以贡生授陕西平凉府通判。时人有“尊前失诗流,塞上得国宝”之赠。就是说,朝廷上没有用他作文学侍从,边塞得了个国宝。韩王器重他的才干,礼遇有加,从来都不喊他名字而称“老狄”。书法能得朱日藩之真传,草书苍健可观。秦中石额大书“潼关”二字即其手笔,至今犹存。著《闻莺馆诗集》,《高陵晓渡渭河有怀诸王孙》诗云:“渭城朝丏黯河流,东渡三年此见州。山色方才离燕塞,莺声忽漫到鸿沟。吟馀芳草王孙路,肠断朱门帝子楼。自是嵇康成傲吏,懒从樽酒话西游。”此诗当作于官陕西时。
  范之默,字仲宣,号兰室。大江南北,凡断文识字的都知道有个兰室先生。他从小不仅聪明,而且孝悌,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大喜欢和其他小孩一样打打闹闹,喜欢读书思考,往往语出惊人。邑中吴道南异之,把女儿许给他。县令请吴道南修县志,有的部分过于简略,范逐事补润,识者认为是大家手笔。但科场不利,十上有司弗见齿。于是和邑中贤豪长者,相聚于别墅中,谈天说地,吟诗论文,或者临写张旭怀素之帖,或者泼墨枯木竹石,每一落纸,便被懂字画的人收走。再往后,有人花钱来买书画。别墅里常年到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邑中有兴除,大夫必造庐请谒,以为文献在是焉。年六十余卒。卒后年把时间,南中有李之实者,素无半面之交,忽作诗泣吊而去。兰室先生有《采石怀李供奉》诗云:“雨霁孤帆薄暮开,探奇为羡谪仙才。江心淡月留清影,石面寒云护紫苔。红树似怜袍上锦,青山犹颂掌上杯。奚囊亦有惊人句,散作天风万马来。”《瞻李太白像》诗云:“一自骑鲸去几年,空留遗像万峰巅。英风土木犹堪仰,丽句河山可并传。载酒何人酬夜月,登楼有客倚江天。风尘劳我形销瘦,应是相逢饭颗前。”对李白的仰慕之情充溢诗外,同时也可见作者以李杜自励自许。
  苗嘉生,字秀实,工书,县令李河滨曾赋《老笔行》赠之。与之同时,还有个王士光,字用晦,亦旷达,工书。不过比较而言,苗嘉生的书法更为遒劲古拙。苗嘉生又豪于诗酒,几杯下肚,则放言谈诗,滔滔不绝。殁后诗稿也就散失了,只《山居》诗一首,为后人得自断简中,诗云:“山居无一事,岸帻故人期。暂辍观书兴,还题玩月诗。远钟支枕夜,清露卷帘时。暗觉新秋近,残河欲曙迟。”
  明代宝应画家,首屈一指的当数陶成。陶成,字懋学,号云湖。成化七年(1471)举于乡。为人聪慧爽直,轻财任侠,绘画技艺出神入化。画花鸟人物,能尽得徐熙、黄荃、阎立本之法,画芙蓉尤称神品。有某富贵人物,想求得先生一画,不敢开口。于是开辟一块地方,遍地栽上芙蓉。时值深秋,邀先生游赏。他踞匡床,俯仰芙蓉,得意忘形,情与物化,忽然向主人索绢,立挥二十幅,彩墨淋漓,摇曳多姿。主人十分兴奋,出酒痛饮。临走时,陶成要水洗手。主人知道陶成嗜好考古,拿出一件古铜盥器,说:“此杨玉环盘。”陶说:“否,乃玉环溺器。盖不洁,辱吾画。”把画好的画全部拿来烧掉,主人大惊,与仆人手忙脚乱地扑火抢画,总算留得一幅。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与朱应登同赴南京应试。二月初五,陶成对朱应登说:“听说张家湾丁香盛开,你肯不肯同我一块去观赏。”朱说:“离考试只剩三天了,考过了去也不迟。”陶笑道:“你想中进士啊?”独自策马去张家湾了,醉卧花侧赏花写生,及榜发,朱应登中进士。陶成挥笔画丁香一株赠之。陶成为扩见闻,广交游,也常入都。每次带不少银子,遇到情投意合、倾盖如故的人,就与之共花。因为时有困乏,又不肯为公卿作画,就画些扇面、笺谱,叫人上街卖,人都争着买,从而得些银子,藉以自给。晚年因被一些事牵连,谪戍于边,他出三关,遍四镇,登长城,察烽火,抑郁倜傥之气尽发为诗画。当时,一些内廷官员和宦官皆坐镇雄关,争相邀请陶成,但稍有不合,即拂袖而去。后放归,卒于家。陶成时与唐寅、祝允明为友,李梦阳《观序上人所藏陶成画菊石歌》云:“陶生画菊石,潦草有笔力,此石与山菊,今为序公得。两株徙倚石根前,古石苔藓屈连钱,复有余株散在地,平坡杂草青烟绵。回株点缀花翩翩,含姿异态不一足,背向纤秾皆可目,突如大家贵介女,珠翠虽摇气庄肃。近时名手计汝和,此生笔力方之过,江东徐霖学画石,效颦差胜王与何。亦知神品多冥契,下笔巉岩拓高势。石磊磊兮菊漫漫,清霜古路花斑斑,远意颇类东林山。东林昔住莲花台,彭泽攒眉不肯来,归家对菊独衔杯。序公丛林号白足,不重莲花番重菊。终然画饼不充腹,何如种向西山麓。秋林寒芳采服食,煮石炼药亦为得,爱鹰爱马古有之,不独序公何太息。”从诗中可看出陶成画之精彩传神,序公对此画之爱惜珍重,李梦阳对陶成技艺的赞美惊叹。陶成性格高古,得其画甚难,亦不相传授,传世作品不多。成化二十二年作《云中送别图卷》为《中国绘画史图录》收载。而本地对他还有些神奇传说。说他少年时醉卧邑之嘉定桥,闻空中语曰:明天早上有仙人来。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日头偏西,见一乞奇,相貌奇古,异之,便抓住乞丐衣服,丐者给他一支笔。从此画技大进。甚至说他画的鸟有从纸上飞走的,里人称为陶半仙。
  刁锐,字云江,工山水人物,亦画花鸟,受学于陶成,其禀性、为人、处事绝类陶成,故尽得其传。嘉靖十七年,巡抚、都御史周全,巡按御史苏丛奉诏修凤阳皇祖陵,工成。征集图画,刁锐绘形胜图进呈,世宗大悦,授之以官,一直活到九十多才去世。吴人夏文彦《图绘宝鉴》极力称赞云江翁。朱克生(字国祯,号秋厓)在《明代宝应人物志·刁画院传》中说:“自宗室设画院待诏,天下以绘事显,爵至锦衣,江左翕然宗之。而云江非其人也。邑中先辈,如郑如渊本之菊竹,郑竹轩正中之花卉鸟兽,号为知名,较之云江翁,则瞠乎其后矣。”
  其实,郑本、郑正中的画也是相当好的。郑本,字竹南,号如渊。事亲孝。绘画摹陶成笔意,与刁云江同负时名。正德二年,岁贡。后来谒选京师,舟过吕梁,遇洪水,舟覆,溺死。郑本的诗、画俱佳。《题画菊寄内弟朱升之》诗云:“草堂地僻多栽菊,疏淡陶潜处士家,偏爱众芳寒落尽,萧萧霜冷试黄花。”明代大文学家、大书画家徐渭(青藤)对郑本的画非常欣赏,徐渭的叔父徐晃弘治年间曾任宝应知县,藏有郑本的绘画,徐渭观之,欣然题卷,并嘱其堂兄珍藏,传之子孙。《题郑本画菊竹卷》云:“射阳湖水浮天阔,湖里明珠夺明月。珠忽不来不可忖,弘治年间生郑本。郑本前身必郑虔,台州司户海霞边。湖精海怪双毫底,两墨云霞一样鲜。吾家叔父秩郎中,初试栽花宝应红。频岁吴绫满素云,独有此卷吹香风。当时被召见天子,郑也黄花蘸霜洗。孤高一段想其人,故旧百年犹未死。玉一籖,锦三尺,此物近归大兄宅。大兄大兄石中璧,此物收藏是其责。传子传孙传复传,茱萸作匣护梅天。红椒香糨白芨粘,缝脱只寻施本端。”《再题郑本白兔》诗云:“噫吁嘻!蛤蟆无翼,能载羿妻。宋鹊之捷,宁不能飞。人言日广千里,月亦如之。七为楼台三为坻,吴罡折桂不得睡,帝命牵犬而猎之。娄金之宿,徒有光芒,赵简之翟,既以赠将。罡兮持手不得猎,下呼鹊也腾苍苍。玉兔告蟆,蟆不得庇。宋鹊上天,玉兔下地。”不知徐渭为郑本所题诗与画尚在世否?在,当为吾郡艺坛一光彩;不在,亦为吾艺坛的一刻痕。
  郑正中,字子位,号竹轩。是郑化中的弟弟。工诗,善绘,为刁锐甥。神宗朝即万历间,敕修祖陵,访文士工丹青者绘画以进,乃画图呈览,赏冠带。还征之入画院,正中推辞了。大约懒散惯了,不愿去仰人鼻息,动辄得咎。从诗中可见端倪。《茅斋》诗云:“背郭茅斋小,依山野况疏,竹风生枕簟,松月散琴书。鹤伴幽人梦,花迎长者车。门前春水浅,容易得溪鱼。”《与朱雪楼饮桃泉山庄》诗云:“素月生前浦,庭虚豁我襟。故人兴不浅,僻地喜相寻。紫蟹秋开酌,黄花晚助吟。相逢须尽醉,阅世几升沉。”一生吟诗三千余首,兵燹后仅有存者。
  徐宗道,字性之,孤贫失学,二十七岁,才有了读书的机会,后来博通典籍,以诗画游四方。在游历中亦有艰险,曾经渡海翻船,遇救获免。年老归乡,更加贫困。但他性格开朗,人们喜欢邀请他一道饮酒畅谈。诗稿甚富,殁后逐渐散落,有人甚至匿其稿数十卷。朱秋厓先生非常敬仰他,有诗云:“吴生不见徐卿老,谁复穷愁再著书。”他的儿子徐昶,善绘荔枝,也很知名。
  与徐宗道同时,有郑在湄,字九起,号虎溪,别号苍顽子。性豪迈,喜拯人于危厄。工诗善画,著述极富。有“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之势。闭影于蒹葭苍茫之中,以葭名园。梁以樟赠诗比为不臣不友之士。不臣不友,出典于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而太公重之,不臣不友即为逆民。郑左湄身处明末,不臣不友,草野遗民视之为贤,有气节;在当政者则视之为危险分子了。所以很难有作为。
  明代宝应还出过大国医,仲昶、仲兰叔侄两人相继任太医院使,先是仲昶任太医院使,因为奏药屡有奇功,宪宗皇帝赐金带荣之。宪宗问他:尔诸子谁可继也?对曰:唯臣侄仲兰可嗣之,在仲昶过世后,就任命仲兰为太医院判。仲兰之父早逝,少孤,但天资颖异,仲昶把他送出去,请名师教他。慨然有用世志。但仕途艰难,人多循迹自晦,于是又要仲兰学医,遂造入神。同时仲兰还善学钟王书法,出类拔萃,所以成化年间,以能书授中书舍人。改为太医院判后,他的医技有了用武之地。时周太后有点小毛病,诸御医治后都没有什么效果,仲兰看后,开方献药,立马见效。于是大受宠眷,升到院使,加尚宝寺卿、通政司右通政。有户部郎中某患水蛊疾,几年不吃熟食,每日只饮冷水数石,经手医治过的人都说没救。仲兰说,这很容易。把郎中缚在梁上,下面放大缸,盛满水,令童子击水戏耍。郎中干渴得要死,连续三昼夜,终于吐出一只水蛊,状如龙,病很快痊愈。曾经告假回乡探视,入县郭门,见一抬棺材的,有血屡屡下滴。仲兰马上停车,开棺视之,说:“此妇可救。”要人将她翻个身,仲兰用金针刺其心,妇人忽厉声叫喊,产子亦下,母子俱活。里人诘之,回答说:“此初产妇,稳婆不察,使其竭力,产子离胎不下,反以手擎妇心,妇血眩死。以针刺,非刺妇心,乃刺产子手,欲其知痛赴生也。”再看婴儿手,果然有血孔。仲兰治病大抵如此,常有奇迹。仲氏叔侄虽以刀圭事上,而尊师重道过于诗礼世胄之家。仲兰筑五经房,命其子若孙,各治一经,历聘名宿为家塾师。其子本,弘治三年进士,官陕西按察使(前已述);棐,成化二十二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孙言永,嘉靖乙酉举人,官泰安州知州;承祚,嘉靖丁酉举人。
  在闺阁和方外,同样有一些有学丰艺精之才。如画家郑本的继室朱应祯,守节,无出,作诗千首,时人称女中李杜。后以诗句非女子所宜,遂焚稿。宝应县志中载其诗四首,尤传人口者《题储夫人扇小景一绝》云:“小阁层岩望欲迷,风光绝胜武陵溪。棹声何处归来晚,月在西村树影低。”储夫人指储瓘之配,朱亨之之妹,亦善书史。
  宝应北门外净出庵曾有诗僧名八极者,魁伟丈夫,高眶峰颊,须长数尺,相传为某科举人,由儒隐于释,释寄于酒,酒发为诗,一时海内名流,道过宝应者,必停桡访之,谋醉数日方去。曾有人为之绘一帧画像,绢帧五尺,四周翰墨无空处,皆名家题咏。萧龙章诗云:“远公之后极公来,飘然走公莲花台。抵掌谑浪见真性,吟诗纵酒无嫌猜。胸中古书一万卷,尊前美醖三百杯。日出茅檐正高卧,安宜湖水相周回。有时归帆寻故园,爱园卓锡吾追陪。君家兄弟总能诗,睥睨一世真雄哉。羡君缁衣露秃顶,须眉珍重非庸才。世事不乐侵双眼,超然青白忘尘埃。静中时亦为枯坐,神气还欲驱风雷。笑煞纷纷聚大众,安禅寂历空槁灰。”诗中可见八极师之大概矣。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