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平 五六十年前,宝应的体育场在县南街的南头,实验小学的西边,那时是宝应最大的体育场。在体育场的东北角,主席台的东面,有一个篮球场,是宝应举办篮球比赛的主要场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宝应的篮球运动还是比较热火的,主要是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球队之间的比赛。记得那时球队都有一个比较文艺化的名字,比如教工队取名“钟声”,粮食系统取名“麦芒”,通用机械厂取名“齿轮”,在周末或节假日都会举行一些友谊比赛。 当时宝应也有不少年轻人在外地读大学,寒暑假回家也会组成球队和宝应当地的球队比赛,这些大学生组成的球队叫“旅外队”,实力是很强的。 那时的篮球比赛采用的是20或25分钟半场的赛制,中间不扣除因犯规或球出界等中止比赛的时间,一般的犯规也不罚球,只是到了下半场最后五分钟(或是最后三分钟)时,如果侵人犯规就会罚球了。那时也没有三分球,投进一球算两分,罚进一球算一分。有一个记分架放在场地中间中线处,上面有布做的红色和黑色的分数,从0到9都有,可以翻动显示双方的得分。我们这些小孩子最愿意充当翻分的角色。 到了“文革”前的六十年代,各单位之间的比赛变得频繁起来,1965年宝应开始搞“社教”,从各地来了许多“四清”工作队的队员,开始先在县城集中学习,这些工作队基本上是年轻人,都很热衷体育运动,所以到了晚上,都会举行篮球比赛。那时老体育场刚装上了灯,变成了灯光球场。晚上,灯光一开,非常明亮,在灯光下,篮球比赛几乎天天举行,我们也几乎天天去看。有时比赛会有两场,打到九点钟以后,我们就下了晚自习,从宝中跑到老体育场观看比赛。 宝应各单位的篮球队比较强的有电厂、机械厂、邮电局、交通等,最强的是教工队。当时的教工队有城中小学的田太年(人称“大田”),是主要的得分手;还有路儒林老师,尤其擅长中投,他用双手在胸前把球推出,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另一位身材高大的房善民老师也是主要得分手,转身跳投命中率很高;戴家余老师身手灵活,既可以打边锋靠擦板球得分,也可以打后卫争得篮板球;打后卫的还有许顺泉老师(他是打排球出身,弹跳特别好)、卢于国老师,替补的有氾水中学的朱国良、王开成和宝中的王永俊老师。王永俊老师虽然个子不高,但身体特别棒,他可以从中圈就起步冲跨三步篮到篮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中学生之间的比赛,基本都是宝中占优势。可是后来发生了变化,当时先在宝中任教的江晞光老师,据说是曾经在苏北师专任教的,他虽然自己没有什么高超的球技,但精通理论,有其独特的训练方法。后来被调到曹甸中学工作,他把曹甸中学男子篮球队训练成一支不平凡的队伍。由肖正群、王同和担当主力的这支球队在中学生运动会上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宝中篮球队,取得了到扬州地区参加比赛的资格。后来是因为“文革”原因比赛没有举行。而肖正群、王同和后来都成了山阳知青篮球队的主力。 不过,那时的篮球运动的水平不算高,县际之间的比赛也不多。记得有一次高邮县队来比赛,他们有两个高个子,在一米九以上,而且在专业队呆过,他们居然可以扣篮,那是我们从来没有看过的,总算开了眼。还有一次全运会以后,省女篮来宝应表演,还和宝应男队打了一场,我们一直崇拜的“大田”,居然被人家不停地盖帽,连球都投不出。使得我们很长时间都觉得很憋屈呢。 后来,新体育场建好了,原先工人俱乐部的水泥篮球场经过了改建,也成了灯光球场,而且球场的东西两侧搭建了阶梯式的看台,一些重要的比赛都在那里进行了,老体育场便渐渐式微了。好像七十年代中期,宝应举行职工篮球赛,我所在的电机厂也参加了,有些比赛就是在老体育场举行了。那次比赛,我们还打进了前几名呢。 来源:胜宝应真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