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饥抵饿的水锅饼 文/何平 两年前的2016年4月我有一个惊喜,那是我在扬州和我家在宝应山阳插队时的何姓人家的何文章、何桃山、何索祖孙三代见了面,一起重温五十年前的往事,不胜感慨之至。 今年的4月我又得到了一个惊喜。我收到了何桃山的微信,说山阳有人要寄点土特产给我,向我要地址。这个人叫张乃平,是山阳镇鼎鼎大名的“艺谋美食店”的老板,他腌制的咸猪头遐迩闻名,2008年在第二届黄海国际美食文化节乡土菜烹饪大赛中获得金奖,又在2016年第五届黄海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得特别金奖。这次他寄给我的就是咸猪头。 不过他在微信中还说:“咸猪头今天寄了,顺便也带几斤杂交稻米面给你,粥锅里做水锅饼吃。” 这两句普通而平常至极的话,却真是太让我暖心了。不是我这个吃货的贪婪,而是“水锅饼”这三个字引起了我的许多回忆,水锅饼对我来说,真是爱之又爱的食物呀。 在农村插队时,最辛苦的就是五六月间的“双抢”大忙,又要收割小麦,又要水稻插秧,起早贪黑,劳动时间拉长,劳动强度增大,人对于食物的需要也大大增加了。 平时农村人都是吃三顿,早晚是粥,中午吃米饭。而到了这农忙时,会在早饭与中饭之间吃一顿“接晌”,那是由年纪大的人在家做好,小孩子们送到田头,一般是有干有稀的,这一顿是很给力的,因为中午饭往往可能到一两点才能吃。 而我们知青就没有人送接晌了,早上喝下去的一小盆粥,两泡尿一尿,肚子里就空空如也了。肚子一空,人就乏力,干活就如同遭罪了。有生活经验好心的农民就建议我们在早饭粥里加一些“水锅饼”。 这水锅饼,也叫水烫饼,属于米面做的一种饼,但不是蒸、烤、煎、炸而成的,是下在粥锅里煮熟的。原料是用米磨成粉,这种粉是用石磨磨的,所以不特别细腻,而是有些粗粗的感觉。再用半开的水和,和成团,再做成一个个像煎鸡蛋大小的饼,在粥锅烧开时,放入锅内,再煮一会儿,让它煮透。吃的时候是和粥一起吃,但不像粥是无需牙齿的,只要一张嘴就可以喝下去,这饼很有咬劲,宝应话叫有咬嚼,而且吃起来还会感到有一丝甜味。苏东坡有一首《端午游真如》诗,有两句是:“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不知道是不是说的是水锅饼,不过吃了水饼怀乡之情油然而生,这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与我的感受也是相同的。我还没吃到,而我的思绪也已经进入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和那个遥远的乡村了。 增加了五六个水锅饼,肚子里就觉得实在多了,不像只喝粥感到光啷光啷的。这样也马马虎虎可以撑到中午了。说水锅饼有什么特别的美味,好像也说不出,但是说它有耐饥抵饿的功效,是毫不为过的。也许正因为当时总是吃不饱的缘故,对水锅饼怀着一份特殊的喜好。 我在公民朱桥时,与同班组的郑启伟、胡瑞浒三个人大忙时几乎每天都吃水锅饼,后来我回到山阳红旗,我也向父母介绍这水锅饼的好处,所以也经常做着吃。再后来到供销社工作了,脱离了农业劳动了,吃水锅饼就越来越少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几乎都忘了这个对我们有恩的食物了。 感谢张乃平,他在给我寄咸猪头的同时,也给我寄了几斤米面,这是让我既享受美味肉食的同时,也不忘最普通米面的滋味,不忘记那个艰苦的年代,不忘记我曾经生活过的山阳农村。 我不会忘记的,今天我要出国旅行,一回来我就要再次品尝这水锅饼,回味它曾经带给我们的耐饥抵饿,回味它的香甜。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