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园林之趣古雅淡泊之音 ——读清代潘耒《纵棹园记》(节选) 文/特约撰稿 杨军 【解题】 潘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一字稼堂,藏书室名遂初堂、大雅堂,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师事顾炎武,博通经史。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其文颇多论学之作,也能诗。所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等。这篇《纵棹园记》见于《民国宝应县志》。 【正文】 侍读乔君石林[1]归白田,得隙地[2]于城之东北隅[3],治以为园。园内外皆水也,水之潴[4]者因之为陂[5] ,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淳而演迤[6]者为塘、为沼。水中植莲藕十余亩,芙蓉射干,罗生水际。反土为山,山上下杂莳[7]松栝桐柳梅,多至二百余本,桃李无数。有堂临水曰竹深荷净之堂,有亭在水心曰洗耳,有阁覆水曰翦淞,有桥截水曰津逮,不叠石不种鱼,不多架屋。凡雕组藻绘之习皆去之。全乎天真,返乎太朴,而临眺之美具焉。 君家去园不半里,每午餐罢辄剌船来园中。巡行花果,课童子,剪剔灌溉,瀹茗[8 ]焚香,扪松抚鹤,婆娑久之而后去。有佳客至辄下榻焉。琴弈觞咏,陶然竟日。盖园居最难得者水。不可以人力致强而蓄焉。止则浊漏则涸,兹地在城中,有活水注之湛然渊淳。大旱不枯,宜园之,易以为胜,而至者乐而忘归也…… 图︱胡林 【笺注】 乔君石林:指康熙进士、翰林院侍读乔莱。隙地:空地。隅:角落。潴:水积聚的地方。陂:同坡,土坡。演迤:绵延不绝的样子。莳:种植。瀹(yue)茗:煮茶。栝:栝蒌,葫芦科草本植物,其果实圆形,俗称麻皮瓜,娇小可爱,旧时儿童喜玩。 【翻译】 翰林院侍读乔莱先生罢归白田乡里之后,在城中东北角得了一块空地。他将这块地整理修建成一座园子。园子内外都是水,河水积留的地方建成土坡,流动的地方建成水渠,平静的地方修成水潭,曲折的地方建成溪涧。激荡而奔流的是山泉,淳澈而绵延的地方就挖成池塘、池沼。水中种上十多亩的莲藕。一到夏天,荷花映照着栏杆,枝叶繁密地散布在水里。将挖来的土堆砌成一片土山,上上下下夹杂地种着松树、柳树、栝蒌梅树,多达二百多株。桃树、李树不计其数。有一座竹深荷净的堂庑,水中间还有一座洗耳亭。有一座翦淞阁,河中有津逮桥。不叠石养鱼,不多建房屋,省去一些雕梁画栋的繁缛,一切朴实自然,这样在登临远眺的时候,颇具美感。 乔先生家距离园子不到半里地。每每一吃过饭,他们就划船来园中赏玩,巡行在花海果林之中,教授孩童灌溉剪枝、剔除杂草一类的技艺。或者在园中煮茶烧香,抚摸着松柏仙鹤,盘旋逗留了很久才离开。如果有贵客来时,就放下桌榻,盛情款待,与客人弹琴下棋,唱歌喝酒,整天快快乐乐。 园子当中最难得的是水,不能光靠人力蓄积起来,这样的水一旦静止干涸就浑浊了。由于这块地在城里,一注入活水就使得环境清澈碧绿,深远淳静。即使到了大旱的天气湖水也不会干枯,这样就可以造园,将它建成一处胜景,让驻足的客人们快乐得忘记了回家…… 【赏析】 这一篇节选的文字,可以算作清代的一篇精致典雅的小品文。乔莱厌倦官场,归隐后在家乡置地建园,才有了今天纵棹园这一处景色。园中到处是水,使得园林清澈灵动,富有自然之趣。一草一木,亭台楼阁、松柳桃李、处处都是主人别具匠心的设计。陶然自得的生活又给园林增添了几分清雅隐逸的趣味。一方面展现了清代高超的园林艺术。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的艺术设计理念。与北方园林不同,以我们扬州为代表的南方园林多以淡雅为主,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淡雅既是一种设计理念,也是一种不求显达功利,只求幽雅超逸的生活态度。少了一点雕组藻绘的穿凿扭捏,这种态度也是乔莱晚年生活的写照。当然,文章行文流畅,风格朴素淡雅。这篇《纵棹园记》,的确是名园名文,与乔莱和潘耒的故事相融于一体,成为我们宝应园林史上的一段妙文佳话。 文章后面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官场的另一些人喜好高爵名利,而无暇顾及这些亭台山水。处于纷繁聒杂的世俗之中却不能像这座园林的主人一样享受自然之趣。相较之下,这些内容议论颇多,也没有什么精彩之处,兼之篇幅所限,所以笔者将这段文字省去了。总之,删其繁,取其要,将文章的精华带给大家,让我们从这一篇精致小巧的清代小品文中领略咱们宝应的纵棹园之美,从园林中,找到真实的内心,感受那份惬意自得,品味山水园林之趣,古雅淡泊之音!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8年3月号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