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华梦 刘国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己经到南大学习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我似乎没有学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又好像经过南大文化氛围的浸润,收获满满。现在想来,三年,人生短暂,又有多少个三年呀?在职听南大教授们的金玉良言之后,唯一发育与生长的是对文学、人生、未来,以及现实的眼光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我也是我们那个小村子第一个依靠读书谋得职业,在那个年代就算捧上了铁饭碗。走出那片土地,我也曾有短暂的喜悦。这样的自豪持续的时间太短,太短!上小学时,邻近的村庄有一个女孩考上了盐城师专,现在的盐城师范学院,我就在心中默默许下心愿,我也要读大专。后来,我姑妈所在的刁夷村出了宝应县第一个清华大学生,据说连当时的县委书记都请他吃饭。原来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于是我又立下誓言,我也要上清华。说来可笑,我连北京、盐城在哪里,师专与清华的校园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直到十二三岁才去过一次宝应。那一天,天不亮我就开始在路旁等车,比现在出国还激动。 在那样的年代,所有的家庭似乎对孩子上学都不重视,一切都是望天收。初一时,因为胃溃疡,我大半个学期没上学;初二,右眼病毒性角膜炎,上午去安丰镇上治病,下午上学。用纱布遮着一只眼,被同学戏称为独眼龙,因为我属龙。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语数英等主科都在上午,下午几乎都是副科,再加上农村初中的老师几乎都是代课或民办教师,家中还有田,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父母也没对我上学抱多大希望,甚至有一次要我退学,与哥哥外出学木匠手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可是,生活的磨难与家庭的贫困更坚定了我要读书的信念。比我高两届的同校学生中有一个考上了中专,一个考上高邮师范。那时,我以为中师中专和清华北大一样,是圣殿,是希望,更是吃皇粮,捞金饭碗的资本。我也要上中师中专,转农村户口为城市户口。 事实证明,那时我的眼界太狭窄,直到工作时,都不知道乡镇教育助理是多大的官,只是觉得他能管那么多教师,很威风!眼界决定视野,视野决定高度。我在初三时,发愤努力,把能考上中师中专当作像古代考状元一样追求。初三下学期,教我的老师认为留一级,考更有把握。当我回家咨询父母时,他俩也只是茫然地看着我,撂下一句:随你!考不上,跟你哥去学手艺。现在想起来,我还有点心生埋怨,为什么没有人拉我一把。看着家徒四壁,哥哥二十多岁,没找着对象,我睡觉也是东家借宿两天,西家凑合三天。仅有的三间房,根本住不下一大家子。我再次发誓,我一定要在中考后走出这个家!我没有留级,我把所有的命运都押在中考上,如果成功,国家会分公房的。等中考结束,我上了师范,我们村老老小小都为我高兴,大队支书还请我请饭!父母更是开心得不得了。 这样喜悦的日子持续不久,等我走进高邮师范,才发现中师与清华相差不是一个级别,简直十万八千里。我郁闷,我彷徨,我不知所措。有一段的时间,我因为迷茫会用尖锐的器物自残。这样的日子在庸懒中度过。后来,我一度迷上漫画和写作,每一个青年,在那样的年代中都会有一个作家梦。能考上中师的学生都比较优秀,精力充沛。直到今天,我都认为中等教育,在国家迫切需要人才的时候作出了贡献,但对于上中师中专的个人来说,是一种缺憾与埋没,不知有多少能够成为顶级科学家的好苗子被掐去了翅膀,无法飞得更高。我为了排解多余的精力,参加了社会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毕业时,通过八门,参加工作后,一鼓作气,拿到本科文凭。忙于学习的日子是充实的,到今天,我依然保持着喜爱阅读的习惯。 参加南大高研班选拔考试,凭着自考的功底,侥幸胜出。扬州教育局,宝应教育局,我的单位都付出了许多。能够参加南大学习,似乎在扶慰我失落的清华园之梦。今天,明天,无论哪一天,我都会前行在学习的道路上。坐在南大文学院教室中,重新当回学生,心态也变得年轻起来。南大,南京大学,我再次踏进你的怀抱,是想告诉所有的年轻人,生命不止,学习不停。起点决定终点,如果大家都是南大毕业,或都清华,甚至哈佛的高材生,那么人生将会绚丽多姿。 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精彩。有时,看到女儿学习不够投入,我真的心疼,心慌!她爸什么都怕,就是没有怕过学习。如果有来生,我会继续我的清华梦!清华大学,你等着我。 原载于《读读写写》报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