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克之,原名华睆,1902年12月出生,江苏宝应人,他在中学时即加入国民党,在大革命期间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蒋介石反共清党之后,他又毅然与蒋决裂。1935年11月1日,他与战友们刺杀蒋介石。最终,蒋介石因故未能出现,执行刺杀任务的孙凤海遂决定刺杀汪精卫。此后,华克之躲过追捕,最终选择参加共产党,成为潘汉年的得力干将。 一 华克之一生波澜起伏,在世人眼中,他总与刺杀蒋介石联系在一起,不由得有了几分江湖侠士的形象。不过,在我看过的资料里,华克之完全不是这样。他双目炯炯,神情恬淡,似乎千帆阅尽,却又锐气内敛。他还好学能文,在安宜高等小学期间,是全校公认的优秀学生,曾以一篇《重修翦淞阁记》写出青年应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决不应陶醉于历史陈迹的情怀,被誉为“朝气蓬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为纪念刺杀汪精卫而遇难的战友孙凤海夫妇,赋诗两首: 其一 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 心向知音决,泪为生民挥。 言重季布诺,技胜张良锤。 精卫非精卫,替死此魑魅。 攻败于垂成,千古共心摧。 其二 真州多佳丽,首推凤鸣妻。 轻金重大义,志同始结缡。 反对臣日寇,无惧血染衣。 “死者并非难,处死者难矣。” 凌迟无一语,闺中千古奇。 赵朴初受邀阅读、吟哦此诗,华克之恳请指正,赵朴初正色道:“一个字也无须改动。” 更可贵的是,华克之从来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在他上学之时,正值孙中山痛心晚清以来的国运跌宕,国家元气已衰,力主和平,发展经济。因此,孙中山心甘情愿让出总统之位,一心一意做个铁道督办,实业救国。哪里知道,先是袁世凯称帝,然后是北洋军阀割据,张勋复辟、直皖战争、直奉大战……好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边是列强挥洒自如左右逢源,一边是国家沉沦民生无望。孙中山痛感中国已是“一盘散沙”,于是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要以人民之心力为吾党之力量,要用人民之心力以奋斗”。那时节,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连汪精卫都说道:“革命的反帝国主义的向左去;不革命的不反帝国主义的向右去。” 华克之刚进入省立南京一中读书不久,已倾心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立志于“青年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刚升上二年级,就被选举为学生会主席,并加入中国国民党;保送进入金陵大学之后,他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目睹孙中山关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诞生;国民党改组之后,华克之成为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南京市南区党部委员,并在1925年成为“五卅”惨案后援会成员,担任总务之职,并与共产党人宛希俨等亲密合作,成为大革命时期南京的风云人物。 “五卅”运动中,他推动举行了万人反帝爱国斗争大会;在推动纱厂工人罢工,江苏军阀齐燮元企图武装阻止之际,华克之受后援会委派,两次晋见江苏省水陆警备司令冷御秋,不仅得到大力支持,还与冷御秋结下忘年之交。这时的华克之,年方23岁,风华正茂,朝气勃发,在台下能聚民气为国家抗争,处台上敢与高官折冲樽俎,何其令人神往!其实,这一时期如华克之般的国民党人不在少数,他们信仰“三民”主义,信奉三大政策,与共产党人肝胆相照、水乳交融,只为国家复兴,民族昌盛,可谓国士之风。 二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其兴也勃焉,其落也忽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指挥军警力量进行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血淋淋的反共清党开始了。华克之的合作者、共产党人宛希俨、肖楚女、侯绍裘等等,都牺牲了;惨遭屠杀的还有无数坚持“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和平民群众。蒋介石清党的血腥程度,世所罕见。江苏省党部曾痛陈,“清党运动发生以后,本党多数革命忠实分子却失其保障,随时有被土劣贪污构陷罗织之危险,其情形之悲惨,有如丧家之犬。” 越是忠于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越是坚持“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人,蒋介石就越是弃如敝屣、杀如草芥。华克之何去何从? 亲见战友们鲜血涂地,虽然自己险遭毒手,但华克之信仰不变,矢志不移,对蒋介石所作所为义愤填膺,“我为国民党感到羞愧,为孙中山先生感到难过,我和这个国民革命的叛徒誓不共戴天。”4月12日,华克之秘密召集国民党忠诚党员,以其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委员、青年部长的个人名义张贴布告,通知全市党员于4月14日集会,抗议蒋介石的暴行。蒋介石得知后,有意笼络,在13日亲手写下信函,派人送给华克之:“华睆同志,明天大会万不能开,请即到总部一谈。蒋中正。” 亲手函件、允诺相见,如此做派正是蒋介石的权谋手腕。不过,他强调信仰忠诚,却只能忠于他一人;他愿意广揽人才,却要的是人身依附。但是蒋介石看错了人!华克之可以为信仰战斗,为国家尽忠,为民族拼命,但决不会为独裁者输诚。华克之坚拒蒋介石的邀约,亲率六千余名国民党员和左派人士在南京集会,愤然揭露蒋介石清党反共、分裂革命,以及背叛孙中山遗教、大屠杀的罪行,通过《反对大屠杀》、《要求中央制止分裂继续北伐》等议案,到国民党临时中央党部请愿。 有谁懂得华克之此举的意义?这是他的满腔热血、一片丹心,他要以杜鹃啼血唤东风的悲鸣把国民党的党心、党力拉回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大政策上。不过,正如有心杀贼的辛弃疾被闲置一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华克之的泣血换来的是武器的批判。他当晚被捕,还好吴稚晖等国民党元老出面,才使他获释。 但是,华克之仍然执着,他倔强地坚守着信仰与抱负,犹如孤臣孽子“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出狱不久,南京政府派华克之前往江苏睢宁,处理所谓共产党人暴动问题。华克之审讯发现当地政府一味压榨搜刮却不救洪灾,交不起地租的农民被诬以共产党被捕,于是他断然决定全部释放。再一次,华克之返回家乡宝应,居然主持成立了国民党江苏省宝应县临时党部,贴出的第一张布告就是为农民张目,实施“二五”减租政策,还公开打击为首的反对分子。华克之所为终遭致CC系不满,于是,华克之第二次被捕,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随即判其死刑。幸好,华克之的朋友、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训练部主任酆悌说动了军政部长何应钦出面,使其得脱劫难。 假如华克之没有这些身居高位的朋友,不知已被处死过几次了。这些朋友对华克之知根知底,赞扬他的人品能力,尊重他的信仰追求。不过在他们看来,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必继续与蒋介石作对呢? 此时已是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民党开除了在中执委、中监委等部门任职的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党籍,开除了支持三大政策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党籍,蒋介石的风头盛极一时。一些朋友开始劝说华克之,酆悌为其谋划在《中央日报》上发一个反共声明,以换取蒋介石的谅解。 不过,华克之却不愿识这个时务,“我决不发反共声明,我至死也不能违背当初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宗旨。蒋先生有抛弃三大政策的自由,我有继续执行和坚持三大政策的自由。我无愧于蒋先生,用不着去求他谅解。” 眼见得酆悌这些朋友劝说自己向蒋介石投诚,华克之心潮难平,“正告各位朋友,倘若还要同我做朋友,请今后不再言发表什么声明的事情。”随后,华克之断然离开南京,离开这些朋友,来到上海,要走自己的路。 三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丘逢甲愤然道:“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既然今日之国民党已不是昔日之国民党,满腔热血无用武之地,华克之同样可以扁舟遨游五湖,寄情山水。然而,他却不忘初心,永远为自己的理想而奋争。 1929年夏秋之交,华克之来到上海,入住金神父路的法政大学对面新新南里232号小楼,他把此楼称为“危楼”,自称危楼主人,要在这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在这里,他与自幼相知的共产党员陈惘子常做彻夜长谈,要继续国共合作道路,以反蒋抗日为目标;他与孙凤海、王亚樵、任庵、李怀诚、华龙章等往来密切,憎恶蒋介石的独裁,焦虑日本的侵略,痛心国家民族的前途。 这时的中国,“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内战何其惨烈,中原大战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率领一百五十万人恶战狠战,一次勇过一次;外侮却无人抵御,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退让,直到“九·一八”事变丢了整个东北,一次甚过一次。革命已是往事,民众运动成为禁忌,那么蒋介石统一中国的行为与军阀称霸何异? 危楼主人和他的朋友们看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他们认定共产党才是中国的未来,更认为必须反蒋、刺蒋才能为共产党的胜利、为国家民族的未来求得出路。1931年,他们在上海刺杀宋子文,虽未刺死,亦小试牛刀;1933年11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人以十九路军为主力,成立福建人民政府,举起抗日反蒋大旗。华克之与朋友兴奋几许,欣然前往,可惜三月之后,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一番奔波,成果索然。“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中国革命的成功到底要等多久?几经思索,华克之等决然提出流血五步,刺杀蒋介石的意见,并请共产党员陈惘子征求共产党组织的意见。不久,陈惘子代表中央军委回复道,“我们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是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我们不能鼓励大家去做暗杀工作。” 不过,危楼主人和他的朋友们坚持自己的意见,“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华克之、孙凤海、贺少茹和张维等人几经运筹,以南京晨光通讯社掩饰身份,谋得机会。1935年11月1日,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孙凤海以记者身份,终于谋得刺杀蒋介石的良机,但是蒋介石拒绝出场与一百多位中央委员共同拍照。迫不得已,孙凤海在最后时刻高呼“打倒卖国贼”的口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向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连击三枪,枪枪命中。刺蒋事件之后,孙凤海受伤至死,在国民党军警搜捕下,贺少茹、张维等人以及众多与事件无关人员被捕、遇难,华克之侥幸脱险。 1937年5月,华克之在延安见到毛泽东,1939年底,他由廖承志和潘汉年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成为中共隐蔽战线上的一员功勋卓著的干将。这位当年的“三民”主义者、反蒋斗士,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 刺杀蒋介石,有意义吗?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正所谓量变导致质变。那个时期,华克之般的国士前仆后继,为抗日救国而奋起,恰如鲁迅先生所说“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我常想,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如华克之般有才能有人脉之人其实有很多选择。不过,越是有国士之风的人,越甘愿把自己投入大时代的熔炉之中,被煎熬、挤压、锤炼,不惮成为一块煤、一滴油、一支蜡,只要燃烧、发光、发热。他们屡仆屡起,痴心不改,历尽坎坷革命道路,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的人最终走入共产党队伍何其必然。或许有人看不懂华克之的追求,叹息他的曲折道路;或许有人遗憾他的遭遇,认为他枉费了机遇。不过我却感动于他把自己的心血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时代,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还是功臣。 华克之有一首诗:“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犁蒋廷,生死不顾;祝共产,歌颂东风。断头颅,一无后悔;建共和,以进大同。”这恰如华克之一生的总结。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