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葫芦说说瓢 文/何平 说起葫芦,我小时候的印象,都是从书里看来的,一就是林冲挂在腰间的用来盛酒的葫芦,那段文字十分精彩: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或是孙悟空偷吃金丹时的葫芦,那也很有意思: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济入,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三国演义》中的葫芦也是酒葫芦,那是刘备三顾茅庐时遇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时的情景: 玄德上马,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被体,骑一驴,后随带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诵《梁父吟》一首。 这些葫芦都是装酒装仙丹的,形状都是中间细两头圆的球形状。可到了山阳插队时,才知道还有一种葫芦,形状是像梨形的葫芦,而且还是可以吃的。 这种果实呈梨形的葫芦叫瓢葫芦,又称匏瓜。匏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故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宝应有句老话,说“按下葫芦浮起瓢”,说的是在水缸里把葫芦按在水里,可那瓢又浮了起来,意思是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用以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顾此失彼而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现在如果说这个话,年轻人可能就不太明白了,因为葫芦与瓢都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几十年前,我们年轻时,这两样东西可是最常见的物品,尤其是在农村。 那时我和父母一家在山阳,在家前屋后都种了不少瓜菜之类的作物。到了夏天,葫芦长大了,挂在屋檐下或藏在草丛中,母亲就会摘下一个烧汤。把一个葫芦切分为二,一顿有半个就够了,再去掉瓤,切成一寸见方的块,不需要太多的油,稍稍煸一下,放上水烧开,加上点盐,就是一锅葫芦汤了。 这葫芦汤非常清淡,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味道,但很好喝,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吃了两碗饭,喝上一大碗葫芦汤,煞渴消暑,是很受用的。葫芦吃到嘴里的感觉,比冬瓜、瓠子有咬劲,还是挺不错的。 后来读到《红楼梦》,除了那“葫芦庙”、“葫芦僧”、“葫芦案”,也有一处说到葫芦,那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平儿对她说的: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原来那时候还有葫芦条儿的干菜呢,可我们是没有这许多葫芦可以晒成干的,往往吃着吃着就没有了。 其实葫芦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祯《农书》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可见古人是把葫芦作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种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既能腌制,也能干晒。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与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论葫芦还是它的叶子,都要在嫩时食用,否则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价值。 《乡言解颐·卷四·水瓢》中说道了葫芦的作食物及器具两种用途: 壶卢味甘,乡人趁其嫩时,削为条,阴干之,煨肉最佳。老其材以待用,则锯而为瓢矣。长者上为柄,下为勺,小者用以添豆腐磨之眼最宜。大而圆者,则为大瓢,戽河水可以抵汲井之斗。 夏天吃的葫芦,都是最早结的,但会留两三个不吃,让它们长老,一直到秋天发黄,壳子变硬,藤已经枯了,才取下来,请人用锯子从中间一剖为二,掏空种子,这种子来年可以再种植的,这就成了两个瓢。如果瓢的质地较厚,晒干了就可以用来舀水,当水瓢;如果质地太薄,就用来舀干的东西,比如放在米缸舀米,稻堆上舀稻谷。用作瓢的葫芦不能太大,太大的不结实,也容易坏。用葫芦做水瓢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扔在水缸里,它总是漂在水面上,取用方便。如果是金属的水舀子,不注意就沉到水底去了。 农村的人都是相互关照的,今年你家葫芦长得好,就向你家讨两个作瓢,明年他家的葫芦多了,也会送两个给你。自己家长的东西,不精贵,但却很实用。 其实农村人也是这样,表面上不会甜言蜜语,但对人很实在。就是我离开山阳四十年了,生产队的很多人还想着我们家,想着我。(胜宝应真)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