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引起的遐想 文/徐昭武(寄自南京) 我珍藏着一支芦笛,长23.3厘米,直径1厘米,七孔(除吹口孔外,另有六孔),保存完好如初,光洁如玉,能奏出悠扬动听的乐曲。 在河南省博物馆,我见到6000多年前的骨笛——贾湖骨笛,惊叹不已!那是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长23.1厘米、七孔,是新石器时代的物品,它器形完整,且因石化而晶莹亮洁,近乎可与美玉争辉,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两支短笛,相隔数千年,竟有诸多相似之处:大小、长短、孔数……抚今追昔,借管音以吐心声,人之所同、古今亦同也。真是引人遐思,又很自然地想到了著名音乐家刘炽来。 我那支芦笛,诞生于六十年前,说起渊源便与刘炽先生相关了。 1958年1月10日,中央文化部有一批下放干部到苏北宝应劳动锻炼,其中包括当时的中央实验歌剧院的同志,著名作曲家刘炽也在其中。当晚县里举行了欢迎中央文化部下放干部大会,一首《新农民才来到》轰动了小小的县城,他们怎么“才来到”就有了鲜活的歌呢?当时我们正是高中学生,深深为他们的精神和艺术才华所折服。原来歌曲出自音乐家刘炽之手,令人敬仰! 受着这歌声的感召,我的同学、挚友赵征溶等三位同学一心想跟刘炽老师学习音乐,刘炽老师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我也经常跟赵征溶他们一道去看望刘炽老师,而接触颇多。 刘炽老师很会讲故事,讲起来眉飞色舞、动情感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跟我们讲解电影《上甘岭》的音乐。那是我们和他一起重看电影《上甘岭》,他一边就着电影的放映给我们分析电影音乐。他说,《我的祖国》仅是一支插曲,现在都认为是主题曲了。又告诉我们,“为什么在战士牺牲场面用以双簧管弦乐队加大锣演奏雄浑悲壮交响音乐,然后又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我把《我的祖国》当成柔美明媚的女儿,把《英雄颂》作为威武不屈的儿子,他俩各有风貌、性格,但共同点都是民族的。”恰如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我们才感受到《上甘岭》电影音乐的博大精深。 刘炽下放落户位于大运河畔的县城南边的沿河乡老鸦庄,住在农民家里,当时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他们并不知道刘炽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曲作者。那年头,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苦,但看他一个文化人如此吃苦受累,都有点舍不得,背地里常常有人给他塞个什么鸡蛋之类的,彼此十分融洽。 而劳动间隙时,刘炽也总喜欢掏出一支短笛,即兴吹奏,用笛音涤除人们的疲劳,给人们带来欢乐。 刘炽老师平时总是把短笛缩在袖笼,吹时一抽出就让人眼神一亮。赵征溶也爱吹笛,特别羡慕刘老师的浪漫的情调,并不好跟刘老师索要那短笛。是陆展的脑袋灵光,便动起了用芦苇制笛的念头。即跟刘老师借来短笛,去大运河西采来几根芦管,就着刘老师的短笛依葫芦画瓢,截取一样的管径,一样的长短,定孔位,把煤炉上烧红的铁钉在芦管烙孔,之后再用湿透的纸团堵置于吹空之前,并封以蜡,就制作出一管芦笛来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呈芦笛于刘老师面前,刘老师一吹,夸奖道,“还真有印度芦笛那种风味。” 笛子的音高、音准与笛管的气流长短相关,刘炽老师在延安做过笛子,他教我们如何定位取孔以及如何校正音准。我们水乡多的是芦苇,有了刘老师指导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我们便做出一支支芦笛来,那极为平常的芦管便也能流出优美的笛音来。在校园的周末晚会上,赵征溶还用短小的芦笛吹奏了刘炽老师第三套广播体操音乐中那热烈奔放的乐段,醒人耳目。 从此,我们几个同学每日便把芦笛放在口袋或书包里,并成为一种联络工具。同学之间更是芦笛一响,就知谁来了。下乡去看刘老师,只要芦笛一响,他便伫立田埂或小河边目接我们。笛音传递着我们的信息,洋溢着我们的生活情趣,回忆起来真让人留恋不已。 七十年代末,我曾到北京和平里寻找刘炽老师,关心他在文革中的遭遇,可惜他去了外地,未得相遇,深怀遗憾而去。却是情缘难断,我还是与刘炽老师重逢了。1991年5月,他应邀回访下放劳动的宝应,回京途中逗留南京三日。我安排他入住我家附近的南京政治学院宾馆。我们全家和他的学生赵征溶一直陪伴左右,游中山陵,逛夫子庙,喁喁絮语,昨日今天,真个是融融泄泄,还留下了不少合影的像片。特别是他面对中山陵音乐台,很想在那里组织一场交响音乐会以抒发他对民主革命先驱深情的崇仰。我们听了都很兴奋,可惜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那会儿,我取出珍藏的芦笛亮在了他的眼前,便触发了他那连片芦苇昂伏风中般的回忆和深深的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的宝应变化太大了。正如他为宝应所写的歌曲《千里运河水流长》:“河东粮食堆成山,河西鱼儿满池塘。”刘炽老师说:“当年的宝应没有歌写的那么好,可艺术家要有理想,先前的理想现在不都实现了?”他的话语便也藏进了我的芦笛里。 刘炽离开宝应已六十年,刘炽离开我们也已二十年了!刘炽,小红军出身的音乐家,一生以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己任,并以他的作品,成就了他作为新中国首席作曲家的美誉。 而今他创作的歌曲始终萦绕在耳边,感染了几代人,而且,愈唱愈新。就以《我的祖国》为例,郭兰英的清脆歌喉家喻户晓,年轻的龚爽一亮嗓音,唱出了中国人的自信与自豪,显示了祖国从容与强大,感染了正在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代代人。《我的祖国》乐曲,如今又有郎朗在白宫国宴现场钢琴演奏,英国BBC交响乐团演奏……让这首民族音乐精品走出国门,优美而昂扬的的旋律飞向全世界,让大海扬波,山谷回响。此足可以告慰刘炽老师在天之灵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从我珍藏的芦笛里流淌出来,流淌着我对刘炽老师无尽的思念…… 注:《英雄颂》为电影《上甘岭》主题曲。 徐昭武: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退休教师,南京鲁迅纪念馆馆长。 来源:宝应杂志;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8年6月号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