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尘封的百封家书 华兆昌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一件上好的古董。它经历祖祖辈辈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的积淀,一代一代地坚持,虽不是万顷家产,但留下最宝贵的精神命脉。 一 华寿保是我的舅舅,年已九旬,祖籍宝应县氾水镇,现离休定居西安。 1945年初夏,苏北大地,兵荒马乱,战火纷飞,未满16周岁的舅舅毅然决然地投身了革命。 那时,华东野战军52团攻打大官庄伪军据点,收复了大官庄,而营长陶祖全、副营长叶诚忠英勇牺牲。后我军歼敌700余人,又收复平桥等地。接着,宝应独立团与新四军驻宝部队歼灭伪42师,收复宝应县城。 野战军的英雄气概感召着有志青年。然而,那年代,什么“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什么“子弹不长眼,生死一瞬间”,难免不叫多数百姓担惊受怕。我的舅舅,他那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谁也挡不住,他告别了亲人,离开了家乡。 1946年,国民党军队四个师对苏北地区进行“清剿”、“会剿”,我军撤离,家乡成了敌占区。舅舅随部队北上,杳无音信。外祖父母受尽连累,失业在家,吃上顿没下顿,常常一天不开锅。 以后的几年,打过长江去,又抗美援朝。八年后的1953年,才回到家乡。一家人惊喜不已,盼来了团圆,消除了忧愁。特别是,给我这个外甥带来了人生希望。 俗话说外甥多像舅。又言道:无舅不生,无舅不长。此言,我知识有限,不知出处。但这句话,摆在我身上,适如其分,一点不过。 这要谈及我的家庭。我的母亲没有文化,没有职业,且体弱多病,因我父亲是外地人,一直住在娘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是遗腹子,怀在娘胎四个月,父亲去世了。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命里注定是苦。左邻右舍劝我妈把我送人,七嘴八舌——养不活。亲戚上下劝我妈改嫁,风言风语——拖油瓶。特别是刻薄的人恶语相加——野猫野狗。把出门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可怜的母亲,没有眼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骨子里咬牙切齿:娘在儿在,根在希望在! 舅舅回来了,一家人的喜悦中,抹不去我母子的苦涩!此情此景,舅舅当着亲戚朋友、街坊邻里,斩钉截铁地表示:姐姐外甥,由我负担!他在1980年元月18日信中有段话:如果我不承担,左邻右舍都要骂我,我会自我责备。 一言九鼎,始终如一。打那以后,每月按时寄生活费,从未拖延,从未间断……1967年元月9日晚10时,舅父手书:在你未出发到北京前,我曾写给你一封信,但信到家后,你已走了。你叫寄的钱,现已查清,被你校薛卫平(我的初三同学)收去带回家了。 信中又写道:你在家中出发前所用的钱,我已寄给你母亲。 信中还写道:如急需钱的话,可先借,以后我再给你还。 今天,再读此信,一遍遍,一次次,感慨万分——天下哪有这么好的舅舅! 也正是舅舅数十年的资助,加之母亲的勤俭持家,我母子生活井井有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人家缺吃少穿,甚至逃荒要饭。我记忆中,吃得饱穿得暖。那时,供应杂粮。母亲做饭,一边杂粮,一边米饭,我是吃米饭。衣服,虽是旧的,也有补丁,但整齐清洁。过生日,一只蛋。过节日,买5毛钱肉(当时0.73元一斤肉)。看起来是简单,但比逃荒要饭,那不天壤之别? 舅舅的资助,使我读完初中。当时邻居10户,与我同龄者有12人,只有两人上了初中,其他都辍学或中途退学。 今日,重温来信,字里行间,关心备至,疼爱有加,使我那蕴藏的情感更加升华。 二 1958年,我九岁那年,开始与舅舅通信,一直到1995年。那一封封书信,教我做人,教我处事,是教科书,是方向盘…… 1966年,我初中毕业,遇上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高潮。我是独子,母亲多病,母子相依为命,可以留在城上,找个工作。当我写信告知舅舅,他来信写道:响应祖国号召,下乡可以锻炼。我收信的当天,报名插队。1968年10月18日,到氾水镇复新大队王庄生产队落户。 当兵,是那年代青年人的梦想。幼小心灵中,舅舅把生命置之度外,精忠报国,为我偶像。1968年,体检不合格。1970年,又报名参军。体检虽合格,政审卡了壳——父亲的政历问题。幸亏好心人的力挺,带兵人的坚持,一致认为,这孩子未见过亲生父亲,有什么影响?这孩子是老革命的舅舅养大,谈影响,舅舅影响最大,为什么不可当兵?那年政审,氾水镇5个人被卡壳,4人脱了军装,而我如愿以偿。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我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仅凭初中文化,新闻二字的定义都不清楚,写作无从下笔。当初,捧着他人文章,寻找身边素材,照葫芦画瓢。第一年,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不泄气不停手,努力学习,刻苦写作,常常打着手电筒,在被窝挑灯夜战。睡不着觉,吃安眠药。早上起床出操,头发晕,倒在地上。那时,经常带着稿件,到合肥日报社,请教编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第二年,报上有了豆腐块。当兵5年,军内外报纸采用稿件上百篇,还帮助合肥日报组稿出版。部队的写作,虽谈不上成就,但练就了我的文笔,成为我一生的用武之地。 三 舅舅家寒贫苦,特别是他参军后,家庭受牵连,一家人度日如年。1980年元月18日,他在信中写道:“你外祖父失业,一家人过着忍饥受饿的生活。直到1948年家乡解放,政府救济150斤米,外祖父找到了工作,生活比以前好点。”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舅舅几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艰苦朴素,任劳任怨。他在1980年元月18日的信中写道:1955年,部队实行军衔和薪金制,每月80多元,除伙食18元(当时在武汉学习规定伙食费),零用几元,存10元,寄50元回家。 从我记事起,印象中的舅舅对自己特别苛刻,一身衣着简朴,饮食简单。他总是布衣布杉,鞋子也是布的。我母亲在世时,每年给他做布鞋,可他一双布鞋要穿两三年。我母亲去世后,我爱人给他做布鞋,他曾在信中写道:给我做的鞋,最好黑色的,紧口,记得1984年初,舅母病重,我在西安月余,这是我与舅舅生活最长的一次。他穿着老式衣服,吃着粗茶淡饭。北方的早饭,一个馒头,边走边吃。中饭,食堂买点饭菜。改善伙食,就是包饺子。 他的简朴节俭,为我们做了榜样。在1986年5月20日的信中写道:峰(我的表弟,舅舅的儿子)穿了你买的西装,很合身颜色也好……光这一件,就82元,太贵了,不应买这样高级的。峰刚参加工作,应该艰苦点,只要穿得不破就可以了……这使我想到毛泽东畅游长江时,那一件白式睡袍,有73个补丁,且穿了21年之久的事。作为我,受到这些熏陶,加之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养成了过苦日子的习惯。并且感谢苦难,成就了人穷志不穷,穷则要思变。当兵那年,每月津贴6元,寄5元给母亲,自己留一元钱零用。回到地方后,先在染料厂烧锅炉,后调派出所当民警,总是一身警服,走街串巷。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走上了局领导岗位,还是一身警服。亲朋好友常同我开玩笑:“钱省的干什么?带……”当时我一笑了之,也开玩笑地说:“咱身上除了人值钱,没一件东西超过百元。”现今,退休8年,那穿不破的警服,卸了警衔标志,仍披挂内外,伴我早早晚晚。也许是对职业的感情,恋恋不舍;也许这衣服最适合我——人变老了,本色不变。 四 舅舅识字不多。到部队后,只是上世纪50年代,在武汉脱产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的几十年,以自学为主。他刻苦学习,提高了水平,提高了能力。在给我的信中,字里行间蕴含着哲学理念,充满着逻辑思维,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他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习,感人的是他在百忙中,为我抄写了8页的《真理标准讨论的由来》还有《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答卷稿》《学习十二大文件测验答卷》等材料,至今保存。 1980年12月8日,舅舅在信中写道:上个月在党校学习时,听的“真理标准”的报告记录已整理好,抄一份给你,供你学习时参考。 舅舅的学习精神,是我学习的镜子。初中毕业的我,扛过锄头,摸过枪杆,拿过铁钎,算是工农兵行当。1977年春,进入公安机关,又在县委、县人大的有关部门工作过。那文化的软肋,迫使我必须学习再学习。所以,工作虽然繁忙,学习始终伴行。1983年秋,江苏开考自修大学,我第一次捧起哲学、党史。1984年夏,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学员,我参加考试,有幸获得两年脱产学习的机会,得以系统地学习了大学课程。1988年,我又业余参加了人民日报新闻刊授学习。1994年,我还报考了中央党校的本科函授班。就学习,我写过《手捧大学文凭时……》的稿件,被县、市报刊和《人民公安报》采用。退二线后,我兴致勃勃地在扬州大学学习,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质。 当我1995年5月初,刚走上局领导岗位。舅舅一接到电话,第一时间——5月2日下午四时,就有理有例地写信告诫我:今年反腐倡廉,公检法是重点。我们这里秦都区交警大队因受贿,已有6人被捕。贪污受贿万元(累计),就要受到刑事处分。千元,虽够不上刑事处分,也要受到行政和党纪处分。后边的一段话,特别用波浪线强调:这一点你千万千万要记住!切记!把握好自己,不要跟别人走,上别人当。这,也是我对你的唯一要求。你一定要保证做到。 这是我保存信件中,时间上是最后一信。而最早一信(1967年元月9日晚10时),舅父手书:你在北京市委借鞋和袜子(大串联时是允许的)要打借条,以后要还,切记! 这两封信,语重心长,我联想多多:早年,舅舅教育我,不占别人便宜。成年,舅舅要求我,不做贪官污吏。几十年来,我牢记舅训,警示自己:一穷二白三光的人,一步一步走到今日,谈何容易?本着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得益于几十年来舅舅的苦口婆心,舅舅的含辛茹苦,舅舅的言传身教。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虽看不见摸不着,却渗透在骨血里,成为精神纽带,乃至性格和命运的一部分。舅舅把那心血灌注我的心灵,我刻骨铭心。 (宝应日报)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