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宝应县夏集镇的田间,金黄的稻穗饱满喜人,风吹过来,掀起一层层稻浪。几台大型收割机正在金色的稻田里穿梭,空气中弥漫着稻秆切割后的清新气味。 苏雅村村民姜德宏正在田间收割水稻,他开心地说:“以前我们这里的路非常难走,种田很费力,自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各种农田配套设施齐全,种田很轻松,再偏的田也是好田。”一旁稍作休息的农机手刘师傅凑上前来打开话匣子,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这里基础设施不好,我们的农业机械开进开出很不方便,自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真的是一路通畅啊!” 苏雅村村支书朱国祥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实施了农业开发项目以来,项目区内破损、缺失的涵、闸、农桥等建筑物得到了修建或新建,如今是水流畅通,交通安全。项目区是‘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 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面貌,也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夏集镇副镇长徐庆荣告诉记者:“以前,由于田间交通不便,农机进场都要增加一些设施才能开进田头,现在交通便捷了,节省了农机进场的费用。土地的发包收入也提升了,原来我们镇偏远的村庄,土地的发包收入只有600元一亩,现在可以发包到800元一亩。农业开发项目是让千家万户受益的大好事!” 夏集镇是我县的农业大镇,过去由于农田配套设施落后,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一度非常滞后。去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夏集镇,为全镇17000亩良田配套建设了30多道桥梁、10多座泵站以及多条灌溉渠道和乡村道路,全面改善了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这是我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使一些分散闲置的土地得以开发利用,同时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2015年,我县抢抓机遇,通过积极争取、竞争申报,成功入围全省3家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也是苏中地区唯一一家试点县。目前,整个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2015年至2017年,经过三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项目区累计新增灌溉面积3.0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7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2.4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7.4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27万亩,年节约水量2476.18万立方米,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6922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928.33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42.6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517.21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8502.53万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项惠及农户的大好事,为了把好事做好,我县坚持创新创优,规范项目管理。认真落实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县级财政报账制等“四制”管理,强化规范操作,有效堵塞漏洞,防范廉政风险。重培植典型亮点。全面总结和宣传我县小官庄镇整镇开发和“五位一体”管护的经验、做法,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并在全省农开系统推广。2017年,《中国财经报》、《现代快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来我县对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进行采访宣传。不断探索管理创新。结合我县实际,明确项目镇“四负责三参与”的主体责任,较好地发挥了乡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入第三方机制,参与项目考察、质量监督、工程审计、竣工验收,提高了项目监管水平。 县农业开发局局长胡文忠表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的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全县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速乡村振兴,加快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郝达玲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