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屯田石鳖城 文:马俊慧;图:夏正英 江淮东部南北水路交通即邗沟东道与西道的变迁,与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呈明显对应关系。按照葛全胜等在《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中的描述,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为“春秋暖期”,此期夫差邗沟开凿,为邗沟东道;秦、汉为“六合春煦的朝代”,此际,江淮东部今运河一线以东地区得到初步开发;魏、晋、南北朝为“徘徊于霜霾下的乱世”,自“陈登穿沟,更凿马濑,百里渡湖”始,邗沟西道逐渐成形,此际,江淮东部今运河一线以西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隋初至中唐(公元581年–740年)“气候温暖”,今运河以东遂有开皇邗沟的开凿;唐朝中后期(公元741年–907年)“气候转冷”,今运河以西遂有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年–824年)徐州泾、青州泾、大府泾、竹子泾的开凿;北宋为“暖干的朝代”,“虽讲陂塘之利,而西境诸湖水势渐旺”,漕河堤岸易坏,于是作石垯“以泄横流”;南宋和元代“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的转变”,所以,虽因黄河夺淮而一度改走邗沟东道,但此后运道固定于西道一线。故刘宝楠曰:“是故唐以前,渠水高而淮水低,渠水辄泄入淮,梗运道,于是筑埭以蓄水,筑堰以束水,民田灌溉苦无水,故魏陂白水,唐辟诸泾,地形之高仰可见矣。宋真宗时毁龙舟、新兴、茱萸三堰,始筑堤建闸,以泄横流,然但有水利而无其害也。至神宗熙宁十年河大决于澶州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泽泺,分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淮,一合北清河入海。河既分流入淮,淮不能容,潴蓄洪泽湖,洪泽湖亦不能容,则横灌宝应、高邮诸湖,诸湖亦不能容,则涨溢溃决,于是河心拦水埭堰改为两岸捍水堤防,堤高水峻,田庐在其下,恐冲决淹没,于是两岸置闸,泻其盛涨,而江淮始苦水矣。” 江淮东部今运河一线以东地区的初步开发,以秦置新东阳县和汉置射阳县为标志,而今运河一线以西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最早的典型事件就是邓艾屯田石鳖城。 邓艾(约公元197年–264年),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出身贫寒。曾任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为太尉司马懿赏识,征召为太尉府掾属,升任尚书郎。后镇守魏国西方,与蜀汉对峙。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率先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因遭钟会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收押,为监军卫瓘派人杀害。 在邓艾之前,东汉末年陈登任东阳长和典农校尉,就注意兴修水利,境内秔稻丰积。任广陵太守后移治于射阳县(治今射阳湖镇),安抚民众,发展生产,不到一年,就使广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甚得江淮间民心,于是有恢复江南之志。原夫差所开邗沟东道虽经刘濞筑堰黄浦溪,可由白马湖经山阳浦入淮,但由淮入江仍需绕道射阳湖,这恐怕正是陈登移治射阳的根本原因。陈登在津湖(今界首湖)与白马湖之间穿渠开沟,就能使大军由淮直下江东。由“百里渡湖”观之,当时津湖与樊良湖之间定有水道通连,只不过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此水道浅涸,才使“魏文战船,由白马湖入津湖而止”,故西晋时陈敏才需要“穿樊梁湖北口,下注津湖迳渡”。正是由于“陈登穿沟”,使今宝应运西直至金湖一带成为了战略要地,才有了后来的邓艾屯田之议。 正始(公元240年–249年)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以对付吴国,于是就派时任尚书郎的邓艾前往视察。经过实地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二是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军事屯田。建议为司马懿采纳并予实施,从正始二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在四百多里的范围内,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同时,在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出现了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一派繁荣富庶景象。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邓艾在今宝应城西八十里筑石鳖城以营田,“修白水陂塘,置屯四十九所,溉田万二千顷,以充军储”。此后,晋穆帝永和中(公元345年–356年),徐州刺史荀羡北镇淮阴,“屯田东阳之石鳖,公私利之”,南齐时(公元479年–502年)北兖州镇淮阴,“临淮守险,有平阳石鳖,田稻丰饶”,北齐废帝乾明元年(公元560年),尚书左丞苏珍芝议修石鳖等屯,“岁收数十万担,自是淮南军防,粮廩充足”,陈宣帝大建六年(公元574年),出阳平仓谷拯济流民,让其“随近耕种石鳖等屯”。直到唐武则天证圣中(公元695年),仍在白水塘、羡塘开置屯田。羡塘,在今宝应城西南八十里,西距盱眙县城九十里,其水与白水塘合,由其名观之,当即晋永和中荀羡所修也。白水塘和羡塘故址当在今金湖县三河一线,石鳖城故址当在今金湖县城西北。开皇(公元581年–600年)初,石鳖县尚存,隋并入安宜县。 由此可知,春秋及秦汉,江淮东部今运河以东地区河湖相连、水网密布,稍加沟通即可成为江淮之间水路通道。而今运河以西地区虽有陂塘湖泊,并不全通,故东汉末年有“陈登穿沟”之举,使这一地区水道初步沟通,从而导致邓艾屯田石鳖城,使今运河以西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魏、晋以降,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水位下降,邗沟东道所利用的天然河道浅淤,使得由陈登开始凿通的邗沟西道取代邗沟东道,成为江淮之间的又一条水路通道。而正由于军事屯田促成了这一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最终使邗沟西道成为江淮之间的最重要的水路通道,这也就是后来开皇邗沟迅速为大业邗沟取代的根本原因。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8年11月号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